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研究分层纺锤形冠层结构与产量品质关系,分析树形结构的适宜性,为短枝苹果整形修剪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纺锤形苹果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冠层微气候因子、枝量、冠层结构及产量和品质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冠层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冠层的光照、温度、ACF、DIFN、MTA都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度,主枝长,主枝粗,冠层体积、LAI、产量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果实品质仅有果实着色面积在上层与中、下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品质指标在各层间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一致性较高;产量主要集中于树体中下部冠层,便于修剪、树体管理、采摘。【结论】树冠下部冠层产量平均为下部冠层产量平均为40 392 kg/hm2,中部冠层产量为15 081 kg/hm2,上部冠层产量为8 316 kg/hm2,产量主要集中于冠层中下部,便于管理和采摘,苹果分层纺锤形冠层通风透光条件良好,产量较高,品质指标在各层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一致,有较好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基于MODIS-EVI及物候差异免阈值提取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面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使用植被指数阈值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时,通常需要根据区域间物候差异设置不同阈值。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使用农业气象站生育期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资料,利用逐步进入法模拟冬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使用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的MODIS EVI数据逐像元计算播种期至成熟期EVI的峰值频数并结合光谱突变法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模型。用统计数据验证提取结果表明:在市级尺度和县级尺度上R~2分别为0.91(RMSE 60.08×10~3 hm~2)和0.80(RMSE 8.97×10~3 hm~2)。该文改进的提取模型既考虑了区域间的物候差异,又避免了阈值设置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较好地在大范围内应用于冬小麦面积快速提取,可为大范围内冬小麦监测及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产品,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就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基于国内流行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了靶向ORF61基因的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LSDV基因序列设计出带有MGB探针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筛选验证。最终,筛选得到靶向于LSDV ORF61基因的一对qPCR引物;利用pCAGGS-ORF6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标准曲线y=-3.287 5x+47.87,线性相关系数R2=0.998 6,扩增效率达101%;荧光定量PCR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的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引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拷贝·μL-1,各批次内与批次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以上结果表明,作者建立特异性LSD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LSD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5.
刘伟  何彩  金娜  李栋  史星雲  刘鹏 《北方园艺》2019,(15):23-29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明和评价柽柳枝叶中游离氨基酸质量状况,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12份柽柳嫩枝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氨基酸组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评价柽柳游离氨基酸质量。【结果】12份柽柳嫩枝叶中均至少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且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803.21~1769.06 mg/kg,平均含量为1 196.24 mg/k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43.42~361.61 mg/kg,平均含量为226.60 mg/kg;甜味氨基酸含量为481.08~1279.89mg/kg,平均值为715.39mg/kg;苦味氨基酸含量范围为117.41~341.62 mg/kg,平均值为181.38 mg/k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9.90~374.71 mg/kg,平均值为242.06mg/kg;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为22.83~118.58mg/kg,平均值为48.93mg/kg;药用氨基酸含量为315.34~634.78 mg/kg,平均值为472.81 mg/kg,支链氨基酸含量为49.40~107.90 mg/kg,平...  相似文献   
88.
为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影响,该文把目标分解为2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耕地占补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该文收集了2003-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随机效应Tobit回归模型估计了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效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占补平衡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08年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专项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1.47%,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5.59%。2)通过实施专项督察,2007-2008年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18.81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36%;通过实施例行督察,2008年促进了耕地补充29106.36hm2,约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12.68%。3)2007-2008年通过土地督察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225.17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4.03%。  相似文献   
89.
庄轶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57-1659
利用天津市北辰区1958~2010年的气温、降水、风、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气象参数时间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北辰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不同季节和月份气温的增长情况不同,北辰地区的年降水有减少的趋势,风速整体呈降低趋势,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0.
 陇南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流行区和防治的关键地区。明确陇南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中的作用,对阐释该地区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产生的来源和指导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陇南春季自然受锈菌侵染的堆花小檗及其邻近的小麦上分离获得小麦条锈菌菌系,19个来自发病小檗的单夏孢子堆菌系在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上产生5个不同毒力类型VP1~VP5,均为新小种;在近等基因系和载体品种组成的鉴别寄主上产生17个不同毒力类型。29个来自邻近发病小檗的小麦上条锈菌菌系在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上产生了10个不同的毒力类型VP1~VP10,均为新小种;在近等基因系和载体品种组成的鉴别寄主上产生了24个不同的毒力类型。两个小麦条锈菌群体享有共同的毒力类型VP1~VP5,同时来自发病小檗上菌系的一些毒力类型不同于小麦上的毒力类型。主坐标分析(PCoA)和毒性表型聚类分析表明来自于自然受锈菌侵染小檗及其邻近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存在菌源交流。综合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陇南小麦条锈菌在野生感病小檗上进行有性生殖是常年发生的,感病小檗在新小种产生和在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中起提供菌源的作用。因此,在陇南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策略上加强对小檗的处理,降低新小种产生速率和品种抗性丧失速率,从而延长品种使用年限,同时减少新小种向东部广大麦区传播,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