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丙硫苯咪唑脂质体混悬液中药物含量,测定波长277~307nm,测定点6个,间隔6nm,按d_2=5A_1-A_2-4A_3-4A_4-A_5+5A_6计算.本实验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8±0.52%(n=15),方法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32.
三种兽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工诱发鸡霍乱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试管肉汤两部类法,测得恩诺沙星、单诺沙星脑二氟沙星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是0.05、0.2及0.4mg/L,按5mg/kg的剂量,分别给人工诱发霍乱病鸡内服恩诺沙星、单诺沙星脏一氟沙星,每12h给药1次,连续3d,这些药物对鸡霍乱的治愈率分别为96.7%、83.3%及83.3%。而感染对照鸡的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33.
快速静注200mg/kg后,磺胺二甲嘧啶(SM_2)在兔体内迅速发生消除,t_(1/2)β为1.6±1.3h。N_4~-乙酰化代谢是其主要的消除方式,消除所给剂量62.1%。12.7±1.1和2.8±1.8%的药物以原型分别从肾脏和胃肠道排泄。N_4~-乙酰基磺胺二甲嘧啶(N_4SM_2)的形成和消除都很迅速,t_(1/2)分别为0.6±0.4和2.2±1.1h。SM_2及其N_4SM_2的药动学特性是由兔的生理生化特点所决定,临床用药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34.
喹乙醇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浓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24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30mg/kg)和静注(20mg/kg)喹乙醇作了药动学分析,对32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喹乙醇(30mg/kg)作了组织浓度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喹乙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房室分析法、内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统计矩理论非房室分析法处理。经计算所得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内服:t1/2 ka 0.64±0.10h,t1/2 ke 1.25±0.06h,AUC_(po) 68.84±3.12mg/L·h;静注:t1/2α 0.27±0.02h,t1/2β 1.72±0.03h,Vd 0.56±0.05L/kg,CL_B 0.23±0.01L/kg/h,AUC_(iv) 87.20±1.58mg/L·h。生物利用度F为52.99±2.32%。组织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喹乙醇在肌肉、肝、肾、脾、肺的浓度较低,给药后24小时,这五种组织中喹乙醇的残留已低于检测限(0.2μg/g)。喹乙醇在鸡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均迅速。  相似文献   
35.
本文应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观察和记录山羊胫神经皮层诱发电位,分析其中的痛相关成分,并把电针穴位和镇痛药物对这种成分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刺激(强度10—25伏)山单一侧胫神经,可在对侧皮层感觉区中薛氏回记录到一稳定的诱发电位。该诱发电位一般由2—5个成分组成,其中早成分 P_1波的潜伏期20—33毫秒,晚成分 P_3 波的潜伏期154—257毫秒。P_1波和 P_3波在22列中的出现率均为100%。本文首次在山羊上记录到晚成分 P_3波。电针“肾门”、“百会”穴组和“三阳络”、“抢风”穴组均能较好地抑制晚成分 P_3波。肌注度冷丁、氯胺酮、静松灵对 P_3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其波幅下降或消失,但基本上不影响它的潜伏期、峰潜伏期和持续期。P_1波基本不受上述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新兽药在进入市场前,由于临床研究病例少、样本数有限、研究条件受严格限制,其使用、效应与上市后在动物群体中用药有显著区别。上市后兽药的监测与评价,是指对新上市兽药所进行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旨在及时获得对上市后兽药的正确评价,以进一步指导合理用药,并为兽...  相似文献   
37.
抗微生物药物药动与药效同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将 1 5头健康杂交奶山羊均分成 3组 ,按每千克体重 5mg的剂量分别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乳房炎奶山羊进行静注、肌注和乳房灌注单剂量环丙沙星药动学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乳及组织药物浓度 ,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用 MCPKP药动学程序处理。诱导乳房炎的奶山羊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 /2α为 ( 0 .0 9± 0 .0 1 ) h,t1 /2β为 ( 1 .1 0± 0 .0 9) h,Vd( area) 为 ( 2 .80± 0 .3 0 ) L/kg,Cl B为 ( 1 .3 1± 0 .2 1 ) L/ ( kg·h- 1 ) ,AUC为 ( 3 .88± 0 .58) mg/ ( L· h- 1 )。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 /2 Kα为 ( 0 .0 7± 0 .0 2 ) h,t1 /2α为 ( 0 .3 9± 0 .2 6) h,t1 /2β为 ( 2 .0 7±0 .4 3 ) h,tmax为 ( 0 .2 6± 0 .0 7) h,Cmax为 ( 1 .0 4± 0 .1 3 ) mg/ L,AUC为 ( 2 .3 8± 0 .1 3 ) mg/ ( L· h- 1 ) ,F为61 .3 4 %。与从健康奶山羊获得的药动学参数相比 ,急性乳房炎能显著影响环丙沙星静注给药的体内分布、转运和消除 ,对肌注给药无明显影响 ,乳房灌注给药在炎症乳房内的吸收个体差异较大。急性乳房炎能显著降低环丙沙星全身给药在乳内积聚程度。肌注后炎症乳腺组织内药物浓度在 2、4、6、8  相似文献   
39.
40.
本文对青霉素G钾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6头猪体重29.3±1.1kg(平均值±标准差),按每kg体重静脉注射单剂量青霉素G钾15000IU,给药后分别在0,5,10,15,30,45min及1,1.5,2,3h收集血样,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青霉素G的浓度。以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所得主要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α)0.14±0.03h;消除半衰期(t1/2β)0.70±0.21h;表观分布容积(Vd)0.696±0.141 l/kg;体清除率(Cls)11.67±1.02 ml/(kg·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1.57±1.93h·IU/ml,本文还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推算给药方案,供兽医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