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了不同浓度植物高活性制剂LCI、AA、GA3和NAA等对遵椒1号不定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LC 1.0 mg/L+IAA 0.1 mg/L+ABA 0.3 mg/L+Spm 100μmol/L+AgNO3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LC 0.1 mg/L+IAA 0.2 mg/L+GA31.0 mg/L+Spm 100μmol/L+AgNO3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NAA 0.5 mg/L(pH 5.8~6.0)。  相似文献   
12.
冯雪松 《植物医生》2001,14(4):47-47
近年来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辣椒已成为湄潭县的主要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由于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跟不上 ,致使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很大影响 ,特别是侧多食跗线螨的危害 ,给湄潭县的辣椒生产造成大量减产 ,一般为25% ,严重的达50 %以上。由于螨体极小 ,肉眼难以观察识别 ,它的危害症状常被误认为生理病害和病毒病害 ,给老百姓在防治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通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药剂试验 ,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侧多食跗线螨学名 polyphagotarsonemuslatus(Banks) ,蜱螨…  相似文献   
13.
湄潭县水稻霜霉病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县位于黔北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7万hm~2左右,是贵州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县之一,“八五”期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县。20世纪90  相似文献   
14.
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9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抗晚疫病性田间自然诱发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产量高、抗性好,是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最佳品种.费乌瑞它虽然较感病,但产量最高,若结合防治,也是生产上推广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邵清辉  向丹林  冯雪松 《农技服务》2009,(5):111-111,161
为明确50%异恶草松·仲丁灵乳油的田间除草效果、除草种类和使用剂量,进行了该药剂防除烤烟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异恶草松.仲丁灵乳油防除烤烟田杂草的效果很好,且对烤烟无药害,其最佳使用剂量为4800g/hm^2。  相似文献   
16.
崇明东滩斑背大尾莺的巢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尾莺巢,并以巢为中心选取1 m×1 m样方测量反映巢址特征的8个生境参数,同时分析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的巢位于丛生草本的下方,营巢生境有两种,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中有19个(57.8%),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的混生生境中有14个(42.4%);巢址生境(n=132)与随机对照样方(n=132)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斑背大尾莺偏好于枯草密度高、滩涂水浅的地方营巢,多数靠近小道;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隐蔽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湄潭县在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配套技术,提出在以稻瘟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兼防其它病虫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栽培措施控制病害,结合物理、生物技术防治虫害,关键时期选择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防治策略,达到了在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优质稻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辣椒的抗真菌种质资源,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1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1号辣椒植株。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不同纤维来源与不同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245头,初始平均体重为(6.44±0.09) kg,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分为5个处理:①对照组;②0.5%小麦麸组;③1%小麦麸组;④1%燕麦糠壳组;⑤2%燕麦糠壳组。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期21 d,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水平为5.92%,纤维组直接用纤维原料替代玉米,日粮NDF水平增至7.3%,所有处理组日粮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含量近乎一致。结果表明,纤维组没有降低仔猪生长性能,且断奶后第一周1%麦麸组和1%燕麦糠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燕麦糠壳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奶后第2周1%和2%燕麦糠壳组仔猪平均日增重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2周平均日采食量并无显著提高(P0.05),直接原因是断奶第2周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断奶后第3周各处理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数据上看纤维组好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粪便评分差异不明显,但2%燕麦壳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以不同纤维源及纤维组分配制的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有不同影响。其中日粮中加入2%的燕麦糠壳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迁徙停歇地多变而难以预测的食物资源给鸻鹬类的觅食活动带来了严峻挑战.机会主义觅食策略,即鸻鹬类摄取食物的比例与食物可利用性的高低相一致,可以使鸻鹬类高效地补充能量和营养物,尽快为下一阶段的迁徙活动做好准备.崇明东滩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口,该区域是鸻鹬类北迁途中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重要迁徙停歇地.通过底栖动物调查和粪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