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0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打一粒粮,让农民多挣一些钱,成为他毕生最大的追求.朴实无华的理想,默默无闻的生活,年复一年的辛劳,还有遇到难题时紧锁的眉头,看到收获时灿烂的笑容一他是我国近百万个基层农技推广员中的一员. 走近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零距离地感悟刘世扬,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心灵的洗涤与震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多样性与核桃腐烂病之间的关系,为核桃腐烂病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以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4类不同病害程度的12年生核桃树为试材,采用可培养微生物计数和Biolog生态板测定其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多样性的异同,分析其与病害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腐烂病发病程度核桃根际土壤三大可培养微生物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与健康土壤相比,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细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轻度、中度发病土壤分别提高了15.67%和12.28%,重度发病土壤则下降了33.46%。轻度、中度和重度发病土壤放线菌数量分别下降了47.33%、32.98%和19.27%,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49.32%、22.68%和42.68%。Biolog碳源利用表明,核桃腐烂病不同发病程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从144 h的AWCD值可以看出,腐烂病发病较轻的核桃根区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最高,健康土壤降低了12.03%,中、重度发病土壤分别降低了14.56%和18.42%。轻度发病土壤的Shannon丰富度指数(H)高于健康和中、重度发病土壤。健康和轻度发病的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有较强的利用能力,而腐烂病发病较重的土壤中利用糖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微生物在减少。主成分分析表明,发病程度不同的核桃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异。31种碳源中,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决定着主成分的分异。【结论】腐烂病发病程度较重的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低于健康和腐烂病发病程度较轻的土壤。根据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不同碳源,设计出合理的微量元素肥料,将有望减轻核桃腐烂病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低成本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GPS的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田导航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以美国Swift公司的Piksi定位模块为基础,构建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RTK)系统进行定位精度研究。结果显示:Piksi单个模块静态单点的定位精度(2倍均方根误差,置信度为95%)约为8 m,RTK的静态精度(2倍均方根误差,置信度为95%)约为1.5 cm。设计的动态双轨试验验证了用直线拟合评估动态直线精度的可行性,当流动站在0.4~2.3 m/s的平均速度范围内进行直线运动时,通过拟合得到的定位精度约为1.5 cm。采用测量点到拟合圆心距离与拟合半径的差值评估圆周运动的定位精度,发现在0.4~1.6 m/s的平均线速度范围内运动时,流动站的精度约为1.5 cm;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点对点的问题,拟合分析得到的测量误差整体偏小,初步判定Piksi RTK的真实动态精度为3~5 cm,可以满足农业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4.
[研究/问题]针对中国当前绿色图书馆建设实践中用户和馆员缺乏环境意识,未建立可持续性思维等绿色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目的/意义]提出绿色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提高图书馆员绿色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引导图书馆在馆员和用户中更好地开展绿色信息素养教育。[方法/过程]从行为层面和思维层面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多层次绿色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并提出在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指导下和学术研究中,制定绿色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化方案,以可持续性思维为依托将信息素养及其教育转化为有效绿色行为和绿色实践。[结果/结论]将可持续的思想嵌入到绿色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优化绿色信息服务,更是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产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信息素养教育和策略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指导用户、服务于用户,减少碳足迹、保护环境,为图书馆节省能源、减少浪费,最终为绿色图书馆运动做出贡献,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棉秆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采用盆栽试验,以连作棉田土壤为试验材料,设计连作土壤(CK)、连作土壤+棉秆炭(T1)、连作土壤+生物有机肥(T2)、连作土壤+棉秆炭+生物有机肥(T3)共4个处理。采用常规方法、Biolog微平板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功能多样性和病原真菌数量、棉花长势和与抗病性相关的叶片防御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炭、生物有机肥以及二者配施可显著提高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以二者配施(T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T3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6.09%、19.71%和144.75%;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62.32%、63.46%和11.74%。Biolog微生物碳源利用试验表明,T3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Biolog微平板上碳源的利用,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且不同处理间有较明显差异,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决定主成分分异的主要碳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T3处理显著降低了Fusarium病原真菌的数量。棉秆炭、生物有机肥以及二者配施对棉花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棉花的株高、茎粗、根长分别比CK处理显著增加18.24%、13.89%和14.53%,叶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6.28%和182.55%。综上,与对照、单施棉秆炭或生物有机肥相比,棉秆炭与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改善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棉花生长,同时提高棉花的防御酶活性,能更好防控棉花连作障碍。结果为棉秆科学高效利用和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培育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是我国北部高寒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能的重要保障。蒙豆50是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登科1号为母本,与绥农37(原代号绥08-5331)进行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新品种,2021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豆2021005号),适合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0℃活动积温2220℃以上的生态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明确耐盐锻炼黑果枸杞适应长期盐渍化胁迫的机理,为其修复极端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低盐胁迫(MSS)、中盐胁迫(HSS)和高盐胁迫(SS)土壤黑果枸杞各器官K+、Na+和Ca2+区隔化特征,器官干质量和根系形态对盐胁迫的响应。  结果  (1)NaCl浓度小于183.63 mmol/L,耐盐锻炼黑果枸杞植株成活率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增大,NaCl浓度 ≥ 355.88 mmol/L植株全部死亡。随着NaCl浓度升高,花期到初果期果实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减缓,初果期到果实完全成熟期果实相对生长速率加快。(2)HSS处理的根K+和Na+显著高于MSS和SS,茎中K+、Na+和Ca2+含量均显著低于MSS和SS。HSS处理的根和茎中K+/Na+和Ca2+/Na+差异不显著。SS处理的叶Ca2+分别是MSS和HSS的5和3倍。SS处理的根和茎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和叶Ca2+含量也没有显著差异。胁迫程度从MSS上升到SS,茎中Na+含量平均增加0.78 g/kg。(3)PCA分析表明,主成份1(PCA1)和主成份2(PCA2) 共解释了黑果枸杞适应盐胁迫的73.9%。PCA1可解释黑果枸杞盐胁迫的57.8%信息,其中,地上器官干质量对PCA1贡献最大,按照对PCA1贡献率大小排序为叶干质量、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主根直径。PCA1与根Na+含量、地上器官Na+含量和侧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株高、根Ca2+含量、茎粗、地上器官K+/Na+、根干质量、主根直径与PCA1呈正相关。植株K+/Na+、根系K+/Na+、根际土壤K+/Na+、根Ca2+含量和地上器官Ca2+含量可以解释PCA2盐胁迫的16.1%信息,上述指标均与PCA2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叶维持高浓度Ca2+调控植株体K+/Na+,根和茎富集储存Na+能力显著增强,说明经过耐盐锻炼黑果枸杞倾向于不同器官协同分担盐胁迫以适应长期盐胁迫。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腐烂病胁迫下核桃枝条生化代谢和树体抗病性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随机选取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4种病害程度植株各7株,然后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枝条POD、Pro、PAL活性及核桃长势(核桃基茎)与病害程度(病斑面积)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其中PAL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轻度病害植株叶片和中度病害枝条,而POD活性的极大值则出现在健康植株叶片和中度病害枝条,叶片中Pro活性与POD显示相似规律,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害样品活性(P 0. 05)。另外枝条Pro活性具有双峰特征即侵染初期其活性快速升高,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剧其活性反而显著降低,随着病害发展其活性又明显增加; PAL活性和Pro活性极小值出现在病害侵染前期,POD活性极小值则出现在病害发展末期。相关分析显示,病害程度受POD活性和核桃长势(核桃基茎)极显著负影响,相关性分别达到-0. 76(P 0. 01),-0. 85(P 0. 01);病害程度受Pro极显著影响,相关性为0. 52(P 0. 01)。由此可见,腐烂病侵染过程中,增强核桃长势即增加核桃基茎对腐烂病侵染过程有极强抑制作用,另外也表明,核桃植株体内POD活性增加,有利于增强核桃抵抗腐烂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不同盐渍化梯度土壤对黑果枸杞品质的影响,设置总盐质量百分比0.11%~0.20%(T1)、072%~0.98%(T2)、1.10%~2.20%(T3)三个梯度栽培型和总盐质量百分比0.96%(T4)野生型黑果枸杞共4个处理,采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及冗余分析,评价不同处理的黑果枸杞中天然活性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T2处理黑果枸杞果实还原糖、转化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17.8 g·kg-1、309.5 g·kg-1,是T4的1.55和1.59倍;T1处理果实Mn、Zn元素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9.55 mg·kg-1、2370 mg·kg-1和9.61 mg·kg-1,是T4的1.39、3.27和2.38倍。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显示,T2土壤栽培型黑果枸杞果实品质得分最高是1.47,T4为1.03。综上可知,盐渍化土壤组分优化可提升黑果枸杞的营养成分累积程度,结果为揭示盐渍化土壤提升盐生植物果实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正"蜜桃之乡桃花节临近,诚邀四海宾朋来深州赏花!"连日来,蜜桃种植户张登高每天都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观赏桃花的信息,回复客户留言。每年"桃花节",张登高的微信圈内全是美丽的桃花和生态旅游的场景。今年68岁的张登高是河北省深州市穆村乡马庄村一位蜜桃种植户。2008年,张登高突患脑溢血,经及时治疗,虽然没落下大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