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5篇
  30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0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黄壤土玉米“3414”施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在正安县黄壤土玉米栽培中进行了"3414"肥料效应试验,取得高产的最大施肥量及最佳施肥量,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户进行科学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02.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土壤质地、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烤烟品种KRK26为供试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质地、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KRK26烤烟品种来说,掺砂土壤处理的烤烟株高、茎围、叶面积、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均比常规土壤的显著提高;施氮量75 kg/hm2处理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均比施氮量105 kg/hm2的处理显著提高;基肥和追肥比为3∶7且追肥分4次施入的施肥方式比基肥和追肥比为7∶3、追肥分2次施入的施肥方式的烤烟茎围、叶面积系数、产量和产值都有显著的提高.综合来看,掺砂土壤、施氮量75 kg/hm2和基肥追肥比为3∶7且追肥分4个不同时期施入的处理组合最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4.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番茄渣青贮过程中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鲜番茄渣进行青贮,分别于发酵的第1、2、3、5、7、10、15、30、45和60d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及pH、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青贮过程中,番茄渣青贮饲料感官评定等级均达到优等;不同青贮时间,番茄渣青贮饲料pH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乙酸、丁酸等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和乙酸质量分数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丁酸质量分数整体表现下降的趋势;番茄渣经青贮后CP和NDF质量分数上升。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可提高番茄渣的营养价值,改善番茄渣的饲用价值,解决番茄渣贮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7.
息烽县住宅黄胸鼠种群数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分析结果可以为该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1986-2015年间贵州省息烽县黄胸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总结了其季节性及年际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在息烽县,黄胸鼠主要栖息于住宅区,作物区仅有零星分布。期间共捕获黄胸鼠938只,总捕获率为1.07%,住宅区黄胸鼠占总捕获鼠数的15.20%,不同年度间其群落占比为1.14%~32.49%,变化差异极显著。从季节性捕获率看,种群数量夏季(6~8月)最高,总平均捕获率为1.32%,其中7月捕获率为1.55%,是全年最高点。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总平均捕获率为0.66%,其中1月数量最低,平均捕获率为0.49%。  相似文献   
108.
外源酶的添加对富含非淀粉多糖的日粮是有利的已经得到证明.这些酶能部分水解非淀粉多糖,减少肠道内容物黏度,最终提高养分吸收.目前国内对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少,水溶性淀粉多糖(NSP)酶制剂在肉鸡小麦日粮中的使用尚处在试用推广阶段.因此,研究探讨了肉鸡小麦日粮添加外源酶对其生产性能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晋西北地区柠条林更新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晋西北地区柠条人工林平茬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柠条林平茬的方法以小块状作业法、隔行带状作业法和急救法为主。平茬间隔期为3~5年;柠条平茬一般应在冬末春初土壤结冻期进行;平茬时的茬口高度距地面0~3cm为宜。该研究打破晋西北地区多年来柠条林主要靠自然更新而不进行平茬的技术禁框,并总结出柠条林平茬复壮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0.
益生屎肠球菌HDRsEf1抗氧化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化氢耐受性实验、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实验、还原性实验,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发酵液在体外的抗氧化性能;并通过构建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内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屎肠球菌HDRsEf1对过氧化氢溶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发酵液不仅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而且也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发酵液、无细胞提取物和菌悬液具有很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屎肠球菌HDRsEf1菌株、发酵液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脑内超氧岐化酶(SOD)活力,降低脂肪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因此,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