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本文以纯种杜洛克母猪为试验对象,以目前大生产(长白×大约克杂交母猪)饲料营养水平(消化能2960kcal,可消化赖氨酸0.60%,可消化蛋+胱氨酸0.41%,可消化苏氨酸0.44%)为基础,研究妊娠期日粮能量和氨基酸水平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一批试验组A:在大生产的基础上,消化能降低100kcal,可消化氨基酸提高15%,共131头;试验组B:在大生产的基础上,消化能提高50kcal,可消化氨基酸提高15%,共129头;对照组132头。第二批试验设计相同,分别选择130、135和143头。结果表明:在长大二杂母猪妊娠期营养基础上,适当降低能量提高氨基酸水平,对杜洛克母猪产健仔和配种分娩率都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50头体重42.0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肉猪,按体重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限制饲喂10%组、限制饲喂1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85 d。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方面,1)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自由采食组(891.50 g)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858.50 g)和限制饲喂15%组(821.75 g);2)不同饲喂模式下,自由采食组料重比(2.79)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2.61)和限制饲喂15%组(2.58);3)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背膘厚和腹围指标,限制饲喂15%组均有降低趋势,且低于自由采食组和限制饲喂10%组。经济效益方面,在当时饲料原料价格和猪价行情下,肥育猪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自由采食组最高(6.22元),限制饲喂15%组最低(5.75元),且限制饲喂15%组与限制饲喂10%组接近。单头获利:限制饲喂10%组最高,限制饲喂15%组最低。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1)42~110 kg肥育猪阶段采用限制饲喂模式(限制饲喂10%组和限制饲喂15%组)可显著降低料重比和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但上市体重受一定影响,限制饲喂10%组头均盈利最高;2)在自由采食基础上限制饲喂15%组可较好地改善肥育猪"吊肚"和肥膘现象。  相似文献   
23.
<正>目前,有关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NSP酶和植酸酶。然而,随着营养生理学的发展以及酶制剂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蛋白酶对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有着独特的作用,很有必要重  相似文献   
24.
采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甘露寡糖的添加水平为0,0.20%,0.40%,0.60%,0.80%以及1.00%。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菌体蛋白(BCP)含量,并以0.60%的添加量效果最佳;添加量在0.80%以上时,可以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对培养残渣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初步证明,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长绵羊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25.
26.
功能性寡糖的免疫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寡糖亦称低聚糖(Oligosacchrides),是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由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的合称。根据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功能性寡糖和普通寡糖两大类。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环糊精及麦芽寡糖属于普通寡糖,它们可被消化吸收,产生能量。而功能性寡糖是指具有特殊的生理学功能,特别是不被人和动物肠道吸收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27.
泰和丝毛乌骨鸡早期(0~12周龄)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和丝毛乌骨鸡(以下简称泰和鸡)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古老的地方鸡品种。2001年已列为农业部首批公布的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8.
奶牛饲养新理念--全混合日粮(TMR)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配制成类似于猪或家禽的全价饲料,由发料车发送,散放牛群自由采食的一种先进饲养技术。TMR技术是现代奶牛饲养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在国外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国内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也已陆续开始使用该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9.
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日粮分别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及果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三种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0.2%、0.4%、0.6%、0.8%以及1.0%。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降低培养液中的氨态氮(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对培养液中菌体蛋白(BCP)含量的影响不确定。(2)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和BCP含量,并以0.6%的添加量效果最佳;添加量在0.8%以上时,可以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对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日粮添加果寡糖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当添加量在0.6%以上时,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BCP含量,显著(P<0.05)降低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在本试验所设添加范围内,1.0%的果寡糖对瘤胃发酵影响的综合表现最优。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和果寡糖有助于提高生长绵羊的瘤胃发酵功能,其中果寡糖对提高瘤胃整体发酵功能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0.
不同饮水方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饮水方式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两个猪场开展,每个场选取2个临产单元长大二元杂种经产母猪(2~6胎)共160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每个单元内根据母猪临产时的膘情、胎次和预产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猪,保证每组母猪的胎龄、预产期和膘情等基本一致。试验从进入产房开始,在饲粮和饲养管理一致的情况下,试验组母猪料槽饮水,要求保证料槽时时有水(约1/3~1/2料槽);对照组采用普通不锈钢鸭嘴式饮水器正常饮水,饮水器出水量3.5~4.0 L/min,水温均为25~30℃。母猪自由采食,以母猪吃完躺下后料槽略有剩料为准。结果表明:1)试验组母猪的日采食量、仔猪断奶个体重和仔猪日增重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2)哺乳期仔猪死淘率方面,试验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南方哺乳母猪料槽喂水能显著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从而改善仔猪长速,减少死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