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1.336)、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1.3220)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T1、T2、T3 3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7.35×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2.4×10~9 CFU/kg)的试验饲料,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初始体质量为(73.0±2.0)g的虹鳟饲养于水族箱(80 cm×50 cm×60 cm)中,养殖试验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T1和T3组SGR最高,均达1.41%/d,而饲料系数(FCR)则较低,分别为1.08和1.10;T1和T3组虹鳟体成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益生菌组虹鳟肝脏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组效果最好,而胆碱酯酶(CHE)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T3组效果较好;T3组肠道菌群的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增加最显著(P0.05);从肠道菌群结构的门水平上看,T2和T3组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则明显提高,T1和T3组梭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可促进虹鳟生长,改善其机体营养成分,维护肝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2.
虹鳟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感染纤毛虫的养殖大菱鲆上分离获得盾纤毛虫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药物抑制实验发现,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对盾纤毛虫的最小有效抑制浓度为25×10~(-6);TMP对大菱鲆的毒性实验表明,24小时半致死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35357 g,48小时半致死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33912 g,安全量为每千克鱼体内含药物量为0.09361 g;TMP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药物或投喂药饵后,感染纤毛虫的大菱鲆成活率提高了50%~107.1%。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一直较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资料,根据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害的症状特征,拟成一个  相似文献   
15.
16.
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资料,根据养殖紫菜常见病害的症状特征,将二十余种紫菜常见病害拟成了一个简单速查初诊检索表,以期为紫菜养殖相关人员进行病害诊断提供参考。本检索表是采用平行式检索方式,即根据不同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脂多糖与β葡聚糖的协同免疫促进效果,本论文重组表达了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一个高效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利用纯化的重组GAPDH(rGAPDH)蛋白单独或混合脂多糖和β葡聚糖免疫牙鲆,免疫后通过检测牙鲆抗体水平、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保护力三方面指标变化对脂多糖和酵母β葡聚糖的免疫促进效果进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显示,脂多糖和β葡聚糖与rGAPDH蛋白共免疫组牙鲆的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14和30天均显著高于单独免疫rGAPDH蛋白的牙鲆,在第30天时其效价为211.76;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PBS对照组,牙鲆在注射免疫后脾脏组织中IL-1β、IL-6、MHC-IIα、IgM、TCRα及C型溶菌酶6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其中脂多糖和β葡聚糖与rGAPDH蛋白共免疫组牙鲆在免疫后多个时间点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独免疫rGAPDH蛋白的牙鲆;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同样显示,脂多糖和β葡聚糖与rGAPDH蛋白共免疫组牙鲆在攻毒后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独免疫rGAPDH蛋白组,直至第14天累计死亡率为30%,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8%。研究表明,脂多糖和β葡聚糖作为疫苗免疫刺激剂使用可显著增强牙鲆的免疫应答水平,提升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5 mg/mL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地锦药液质量浓度大于12.5 mg/mL时抑制作用显著(P0.05)。普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极其敏感,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对头孢氨苄、四环素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鲍鱼常见病害初诊速查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鲍鱼主要养殖品种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以及其他非生物类引起的疾病症状整理,归纳总结出18种鲍鱼常见疾病,建立起1份鲍鱼常见病害初查诊断表。本检索方式,主要采用目测或10×10~40倍显微方式观察病鲍,分析比较其特异症状,借鉴平行式生物分类检索表形式,即根据不同病害的症状表现特征,将每一对互相对应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依次检索,建立起鲍鱼养殖期初诊简易快速检索表,并附以部分图片,以期为鲍鱼病害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生长、肠道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2.0±2.0) g的大泷六线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和2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 30尾鱼。对照组投喂仅有蛋白液包裹的基础饲料,实验组投喂含活菌量达5×107 CFU/g(0.5%)和1×108 CFU/g(1.0%)地衣芽孢杆菌的实验饲料。投喂50 d后进行致病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raonicida)攻毒感染,测定14 d内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实验组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大泷六线鱼的特定生长率(SGR) (P<0.05)。与对照组比较,0.5%和1.0%地衣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大泷六线鱼血清中SOD、CAT及T-AOC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GSH-Px活性在1.0%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而0.5%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鱼血清GS、MDH和HK活性均得到提高(P<0.05),0.5%和1.0%不同剂量组的提高程度不同。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CHE和ADA活性较对照组有提高(P<0.05)。实验组鱼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1.0%实验组活性最强(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1.0%地衣芽孢杆菌组大泷六线鱼14 d内累积死亡率仅有35.55% (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促进大泷六线鱼生长,提高其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增强其对杀鲑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