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96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45篇
  46篇
综合类   43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952.
作物模型是农业模型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形态结构模型以及作物结构功能模型。本文从小麦生长模型和小麦结构功能模型及可视化两方面,较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模型和小麦地上部与根系的形态模拟及可视化的研究进展。在小麦生长模型方面,对美国的CERES-Wheat模型、荷兰的作物模型、澳大利亚的APSIM-Wheat模型和中国的WCSODS四种小麦生长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对小麦生长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在小麦结构功能模型方面,根据研究器官的不同对根系、茎杆、叶和麦穗的形态结构模型与可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小麦作物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53.
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东西走向呈带状横于黄河南岸,"十大孔兑"由北向南贯穿沙漠汇入黄河,形成风水交互的水沙格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古籍、遥感影像等资料,梳理并探讨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演变历史及形成原因。研究认为库布齐沙漠发育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古沙漠阶段和现代沙漠阶段,现代沙漠发育于全新世,末次冰消期气温回暖,使得古沙漠固定并消亡,古沙漠主要源自于地质作用和气候波动,而现代沙漠则是人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十大孔兑"发育在更新世早-中期,全面形成于更新世晚期,主要受到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开始发育并切割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同时研究指出,"流水占主导"的风水交互模式是现代库布齐沙漠水沙格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54.
马霓  刘丹  张春雷  李俊  李光明 《作物学报》2009,35(7):1336-1343
在油菜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分析其对油菜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2008年1月低温冰冻天气之后,采用优化浓度的ABA和BR处理,测定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角果形态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主要结果如下。与对照(CK)相比,喷施76×10-6 mol L-1ABA和1×10-6 mol L-1BR能延缓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冻害后喷施该浓度ABA和BR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与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量子产量(ΦPSII)与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升高,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ABA和BR处理还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角果面积增大,BR处理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都比对照增加,ABA处理可增加角粒数和千粒重, 进而提高油菜的产量。总之,76×10-6 mol L-1ABA和1×10-6 mol L-1BR能促进油菜生长并有效缓解油菜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的防治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10)%的试验条件下,用浓度1×108个/mL的8株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了其对10~12龄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8株菌株均能感染沙棘木蠹蛾幼虫,其中Z-006菌株为高致病力菌株,致死率达到67%,LT50为19.6 d;在不同培养基上测定了Z-006的生长量、产孢量,表明Z-006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956.
两种源北美鹅掌楸生长量变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鹅掌楸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但北方地区相关研究较少,为丰富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现对引种的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和俄亥俄州种源的北美鹅掌楸实生苗地径、树高生长量变异及其分枝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在山东区域内的综合表现较俄亥俄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好,是山东区域内乃至周边区域引种和着重发展的重要种源,但其实生苗木侧分枝数量较多,在培育初期需要进行人工抹芽等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957.
论述了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并从典型的过渡带自然生态系统等7个方面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8.
959.
1发病情况、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我市某个体养殖户饲养乌鸡1100只,45日龄时陆续发病,曾用多种维生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均无效,共发病203只,发病率18.5%;死56只,死亡率27.6%。该乌鸡为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大,通风差。病鸡精神不振,两翅下垂,羽毛蓬松、无光泽,采食、饮水减少;排黄白色或黄绿色带血丝状的稀便,有的排棕黄色糊状粪便。剖检病死鸡,可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肠壁增厚、充血,盲肠内充满干酪样凝固栓子,如香肠状,栓子中心为黑色的凝固血块;肝脏肿大,表面有轮状黄褐色的坏死灶,中部凹陷呈淡黄色,其边缘略隆起呈灰色,直径为…  相似文献   
960.
从柑橘木虱适宜分布的生理机制、气候特性出发,基于1970−2000年气候环境数据和柑橘木虱分布资料,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筛选得到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七个关键气候环境因子,包括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干月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1月平均最高气温、9月平均最高气温、10月平均最高气温和8月平均最低气温。基于关键气候环境因子重构MaxEnt模型,结合CMIP6多模式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预估气候变化对柑橘木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影响。结果表明:CMIP6不同气候预测模式数据对预测柑橘木虱分布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其中CanESM5模式下柑橘木虱适生区面积整体最大,BCC-CSM2-MR模式下整体最小,表明单一模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模式集合预测显示,2081−2100年柑橘木虱潜在适生区面积将较1970−200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从18.8%(SSP126情景)到55.7%(SSP585情景),与辐射强迫等级呈明显正相关;尤其是潜在高适生区增幅最大,从78.3%(SSP126情景)到177%(SSP585情景)。柑橘木虱适宜分布北界将不断北移,至2081−2100年,北界将到达32°N(SSP126情景下)−37°N(SSP585情景下),较目前实际发生北界(30°N)向北偏移2°~7°。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将对柑橘木虱在中国的扩散十分有利,严重威胁中国柑橘产区生态安全,各地特别是目前尚未发现柑橘木虱的地区需提高警惕,加强柑橘黄龙病检疫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