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16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分析了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形势,针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控制水磷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积累、保护酶活性(SOD、POD)、水分状况以及根系活力等差异.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黑河27以较高的根系活力、SOD和POD酶的生理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胞膜透性来抑制和减少低磷和干旱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黑河29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应在供磷充分条件下生长.磷高效基因型改善了大豆体内水分状况,提高了大豆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对牛乳样品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依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检测牛乳样品的菌落总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该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分别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  相似文献   
104.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含水率的影响,以3 个大豆品种‘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结果显示:(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各时期SOD和CAT活性为中度胁迫>重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各时期POD活性和苗期-盛花期的相对电导率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OD活性和SOD活性,‘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CAT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比在适宜水分下活性要高,体现了春大豆对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5.
从2个不同抗寒性的冬油菜品种中克隆了NCED3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分析其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研究NCED3基因在冬油菜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陇油6号的NCED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794 bp,编码597个氨基酸,分子量65.74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天油2号的ORF与其长度相同,分子量为65.78 kD,理论等电点为5.94。2个蛋白都是亲水蛋白,具有疏水峰。根据预测,启动子具有生物过程中常见的顺式作用元件如CAAT-box等、分生组织表达CAT-box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30 TATA box附近的核心启动子元件等,还有ABRE、TGA-element、CGTCA-motif、TGACG-element等激素响应元件,此外,还鉴定出低温响应元件(LTR)。2个品种启动子序列的相似度为99.38%,只有1个不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即circadian,推测其与昼夜节律相关。低温、PEG及ABA处理后NCED3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增加范围为0.07~6.48,且均于8 h达到峰值。与根系的表达特性相比,胁迫处理后叶片的基因表达均在2 h显著升高,天油2号的升高幅度(1.54~6.00)均大于陇油6号(0.04~1.95)。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测定发酵乳中甜菊糖苷(包括甜菊苷、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F、杜克苷A、甜茶苷及甜菊双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水提取发酵乳中甜菊糖苷,45℃水浴超声提取20 min,再加入30%的乙腈继续在45℃水浴超声提取10 min,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沉淀剂沉淀蛋白,C18柱分离,磷酸钠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在210 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在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RS/N=3)为3.0 mg/kg,定量限(RS/N=10)为10.0 mg/kg;当甜菊糖苷的添加量在15~200 mg/kg时,加标回收率为92.0%~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发酵乳中甜菊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7.
WUS基因在植物生长点(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抗寒性强弱不同且生长点高低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WUS基因并进行了表达分析,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和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陇油7号’中,WUS蛋白编码31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3.077 kD,等电点5.58,是一个主要由无规则卷曲与延伸链组成的亲水性蛋白。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相同温度处理下,WUS基因在抗寒性较强、生长点凹陷的白菜型冬油菜中相对表达量高于抗寒性较弱、生长点凸起的白菜型冬油菜,低温(0℃, 4℃和-4℃)处理72 h后,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中WUS基因在0℃均上调表达,当温度为0℃时表达量达最大,‘陇油7号’和‘天油2号’较常温上调最为显著,分别上调315.24%、287.56%。与0℃相比较,当温度降为-4℃时,各品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表达,表明WUS基因可能参与抗寒应答及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以白菜型春油菜品种——‘天祝小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花蕾部位、不同诱导培养基及不同低温等预处理时间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无预处理时,筛选不同花蕾部位接种到不同诱导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主花序蕾盘中盘青绿色、长度2~3 mm的花药为接种材料,在添加1.5 mg/L2,4-D、1 mg/L KT的B5培养基上培养,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7.26%,均高于内盘、外盘花蕾花药与其他诱导培养基组合诱导率。预处理结果表明:4℃预处理4 d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最有效,诱导率为60.2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1.21倍;0.2 mg/L甘露醇培养4 d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8.07%,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甘露醇溶液处理。花蕾在0.1 mol/L蔗糖溶液浸泡处理30 min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4.8%,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蔗糖溶液处理。综上以白菜型油菜主花序蕾盘、中盘青绿色,长度2~3 mm的花药为接种材料,4℃预处理4 d后接种在添加1.5 mg/L 2,4-D、1 mg/L KT的B5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 ELIP1基因在冬油菜抗寒中的作用,克隆白菜型冬油菜 ELIP1基因的CDS序列,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和不同抗寒品种间在低温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LIP1蛋白编码19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0.472 8 ku,等电点9.2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ELIP1基因在弱抗寒品种发生突变位置少于抗寒品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弱抗寒品种‘Lenox’和‘Neib’聚为一类,‘天油2号’‘天油4号’‘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和‘陇油9号’聚为一大类。qRT-PCR分析表明,冬油菜 ELIP1基因在不同抗寒品种间存在表达差异,低温下, ELIP1基因在超强抗寒品种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品种,说明 ELIP1基因在冬油菜响应冷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北斗是我场从日本引进的最新苹果优良品种。为了更快地提供无病毒北斗果苗,从 1987年春开始,进行了离体茎尖培养,其主要技术如下。 一外殖体选择、消毒及茎尖接种 把带有营养芽的嫩枝去叶后,剪成2一3cm长茎段,每段具有一个营养芽,剥掉其韧皮部,然后用70%酒精浸洗1分钟左右,再倒入0.l%升汞中5-7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消毒好的材料,在无菌超净台上切取生长锥(仅带1-2个叶原基),最好剥成0.2—m的茎尖,然后接种在MS+6-苄基嘌呤2mg/1的间培养基上。培养条件:白天23—25℃,晚上18-20℃,每日光照10小时,光照度为2000—3000 IX。1987年4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