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研究山绿茶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山绿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山绿茶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山绿茶种子平均长度为2.84 mm,宽度为1.11 mm,长宽比为2.50,千粒重平均为0.716 9 g,平均含水量为12.36%。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山绿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均有影响,4℃低温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96.33%)和发芽指数(13.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24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28 d)。结论:低温贮藏3个月,浸种24 h,30℃,光照条件,最适宜山绿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2.
以药水苏白绢病株为试材,通过致病性测定法确定病原菌,采用病原菌的形态鉴定方法并结合该菌的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平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果表明:药水苏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 sii Sacc.);5个供试木霉菌株 中以哈茨木霉(H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拮抗指数为Ⅱ级,抑菌率为86.27%.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广西蔗区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明确各蔗区白蚁种类和优势种群,为白蚁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崇左市和北海市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白蚁为害程度调查;在广西崇左、南宁、北海、来宾和柳州市选择18个有代表性蔗地,对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白蚁种类并计算其百分比.[结果]广西甘蔗主产区均受白蚁为害,其中以崇左市和北海市蔗区受白蚁为害最严重.调查发现危害甘蔗的白蚁有9种,属于2科8属,优势种群为黑翅土白蚁(52.89%)、小头钩白蚁(19.11%)、黄翅大白蚁(11.11%)和黄胸散白蚁(6.67%).不同蔗区危害甘蔗的白蚁种类和优势种群不同,崇左市甘蔗白蚁种类有6种,优势种为小头钩白蚁、黑翅土白蚁和土垅大白蚁;北海市甘蔗白蚁种类有6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南宁市甘蔗白蚁种类有5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柳州市甘蔗白蚁种类有3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来宾市甘蔗白蚁种类有2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结论]广西蔗区白蚁发生较普遍,已成为蔗区重要害虫;各蔗区白蚁种类和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各蔗区白蚁优势种群开展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实行分区治理.  相似文献   
34.
<正> 作为农业大县主要技术部门的乐亭县农业局,为适应目前农业发展,不断转变职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目前,已逐步完善三大科技体系,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提质增效,为乐亭农业入世打下了有力基础。 1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是联结科技与生产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局对原有下设机构进行改革,对技术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全年分阶段严格考核。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普遍增强,工作效益显著提高,平均每人担负3~5项推广项目。在加强对县局管理的同时,对全县14个乡技术站加强了技术指导,在全县680个行政村建立技术组,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技术推广网络,使全县新技术覆盖率  相似文献   
35.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生物有机肥在广东烟草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的合理施用量。【方法】利用已分离的有益微生物菌株(Azotobacter sp. x34,Bacillus sp. jb21,Rubrivivax gelatinosus sbg11)与有机物发酵配制而成的生物有机肥,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烟草植株的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片酶活性和烟叶烤后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在大田条件下,不同施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烟草的株高、茎围、叶长和叶面积,提高烟草质体色素含量和代谢酶活性,也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上等烟叶的比例、烟叶产量和产值,其中T3处理(每株烟草基肥和追肥分别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显著促进烟草生长,株高最大提高44.53%,产量提高29.67%,产值提高18.87%。【结论】中用量菌肥即每株烟草基肥和追肥分别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效果更明显,可作为此生物有机肥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为害特性与田间药剂及诱集植物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桃蛀螟从心叶开始自上而下钻蛀为害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茎部,7~9月为全年为害高峰期;供试的6种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防效较好,分别为76.52%、71.62%;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并辅以使用1次氯虫苯甲酰胺,受害株率减少93.71%,虫口减退率96.21%。  相似文献   
37.
柑桔木虱(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是果园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主要传播途径,明确果园柑桔木虱扩散规律,就掌握了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趋势。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广西金秀县桐木镇一个具有特殊条件的柑橘园开展自然条件下柑桔木虱种群扩散规律的调研。本研究结果与现有国内外相关报道有明显差异性,柑桔木虱传入新果园,刚开始时形成“中心虫株”,然后向外扩散;风是自然条件下影响柑桔木虱种群扩散的主要因子,柑桔木虱扩散与风具有明显正相关,柑桔木虱扩散范围、趋势与风的吹向基本吻合,呈现以“中心虫株”为头部的慧星扩散形状;无台风异常天气影响下,柑桔木虱种群一年自然扩散距离约为105米。  相似文献   
38.
2016年-2021年, 从广西各柑橘产区采集叶片斑驳?黄化等疑似黄龙病症状的柑橘样品, 利用黄龙病特异引物和基于原噬菌体类型的特异引物对样品进行鉴定及分析, 结果显示, 所采集的3 293份样品中有856份样品为黄龙病阳性样品, 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25.99%, 阳性样品在广西的14个地市均有分布?基于原噬菌体类型的黄龙病菌种群分析发现, 广西存在7种类型的菌株, 分别是type 1菌株?type 2菌株?type 3菌株?type 1+type 2菌株?type 2+type 3菌株?type 1+type 2+type 3菌株及未检出任何类型菌株(none type), 其中, type 2类型原噬菌体菌株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9.
在广西金秀县桐木镇一个沙糖桔幼龄园中,于10月(种植1年)开始设置留草、半留草和除草等3种地面管理模式区,并且各区不喷施任何杀虫剂(含杀螨剂),自次年6月开始对各区柑桔植株进行一年多的有害生物(仅指有害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园柑桔植株上的有害生物种类为3纲8目18科25种,频度大于0.1、优势度大于0.008的有害生物均为相同的6种——柑桔潜叶蛾、红蜘蛛类、蚜虫类、柑桔粉虱、黑刺粉虱和柑桔木虱,但各区顺序有差异,其中,柑桔木虱和红蜘蛛类(包括柑桔全爪螨和柑桔始叶螨)等是最重要的害虫。除草模式与其他模式在害虫为害程度、为害峰期和种类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较明显,而留草与半留草之间差异较小。除草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有害生物为害程度明显较重,为害时间提前,其中,红蜘蛛类表现最典型;随着种植时间增加,害虫种类很可能会增加。与除草相比,留草和半留草能有效维持有害生物种类、为害时间和为害程度等方面相对稳定性,可有效抑制红蜘蛛类的暴发为害,但对柑桔木虱更有吸引力,可能导致柑桔黄龙病传播扩散速度比除草栽培区更快。不同地面管理模式的有害生物发生特点有一定差异,实施柑桔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需要因园施策。  相似文献   
40.
猫豆炭疽病主要危害猫豆的叶片、茎蔓和豆荚,导致猫豆品质和产量降低.本研究对猫豆炭疽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该病原菌危害猫豆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