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岁含1/2野血牦牛为瘤胃液固定供给动物,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技术评定青海省青稞的营养价值,研究高原青稞的营养价值和在牦牛瘤胃中的动态发酵情况,为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当地饲料原料,制定高寒地区放牧家畜的补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消化代谢及生长需要量。选择健康、出生日期接近、平均体重(60.44±4.59) kg的大通牦牛犊牛(公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平均体重73.61 kg,IS组)、中期屠宰组(平均体重81.96 kg,MS组)、末期屠宰组(平均体重96.53 kg,FS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所有牦牛犊牛均单栏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当犊牛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96.53 kg时进行消化代谢、气体代谢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和空腹体重显著增加(P<0.05)。2)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干物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IS组无机物、氮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MS组和FS组(P<0.05)。3)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总能、粪能、尿能和消化能显著增加(P<0.05),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IS组和MS组代谢能和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F...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旨在探讨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出生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30头,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补饲组犊牛在对照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两组犊牛的干物质饲喂质量保持一致。分别在犊牛断奶前(160 日龄)和断奶后(230 日龄)进行屠宰,每组各屠宰5头,采取肝脏、胸腺和脾脏,观察各器官组织形态,测定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质量。补饲开食料促进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肝细胞的发育;160日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对照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胸腺皮质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腺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160日龄试验组犊牛脾脏脾小结半径显著大于对照组,脾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两组犊牛脾脏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补饲开食料提高16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有效提高犊牛系统免疫力;对230日龄犊牛免疫器官形态发育和功能也具有潜在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方式改善高原低压、低氧导致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探索菌群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将生活在海拔3 200 m的高原鼠兔肠道菌群移植到Sprague-Dawley (SD)大鼠体内,然后转移SD大鼠至低压氧舱(模拟6 000 m海拔)中饲养30 d,再进行肺动脉压肠道菌群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FMT可显著降低SD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提高SD大鼠的日增重,并且降低大鼠的日采食量。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移植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显著,特别是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综上所述,高原鼠兔对SD大鼠的菌群移植有效地改变了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了肺动脉压,且改善了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7.
为通过分级指数(GI)优化牦牛日粮粗饲料营养组合,将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分别以5种比例进行混合,制成GI为7.24、6.40、5.56、4.72和3.88的干草组合进行牦牛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分别发酵3、6、12、24和48 h,测定不同组合在各发酵时段的累积产气量(gas production,GP)、干物质降解率(dry matter disappearance in vitro, DMDIV)、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tion in vitro,NDFDIV)、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等,研究不同比例干草组合在牦牛瘤胃中动态发酵规律。结果表明,发酵3~48 h,GI=6.40组合的GP、NDFDIV、NH3-N、MCP和VFAs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均随着GI减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酵24~48 h,DMDIV随GI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GI=6.40组合的DMDIV最高。综合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GI=6.40和5.56组合在不同发酵时间均产生了正组合效应;而GI=3.88组合则均为负组合效应;GI=7.24和4.72组合在发酵24~48 h产生了正组合效应。由此可见,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组合的GI为640时牦牛瘤胃体外发酵效果最优,为提高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青藏高原舍饲牦牛的生产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8.
本试验旨在探究哺乳期饲喂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30.79±3.43 kg)]相近的健康1月龄公牦牛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165 d。第1~100天,对照组牦牛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试验组牦牛犊牛饲喂代乳粉、苜蓿干草和开食料,2组牦牛犊牛饲喂等量的代乳粉,且2组干物质饲喂量相同;第101~165天,2组牦牛犊牛均停止饲喂代乳粉,改为饲喂等量的精粗组合饲粮。结果表明:1)在第1~100天,试验组牦牛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1~165天,试验组牦牛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牦牛犊牛的回肠淋巴集结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胰蛋白酶、回肠糜蛋白酶和盲肠α-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以及结肠内的α-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