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16篇
综合类   532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猫儿屎是目前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工业树种,为了日后对其进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探索了猫儿屎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以采自湖北神农架的猫儿屎种子为材料,进行了不同贮藏、光照、温度和种皮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以及不同萌发时期猫儿屎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限制猫儿屎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种子自身未发育成熟,通过干藏处理可以使种子完成后熟作用,且干藏两年相比干藏一年能使种子发育更成熟,而湿藏方法则不能够使种子完成后熟作用;同时施加赤霉素(gibberellin, GA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赤霉素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加速代谢效率,从而提高猫儿屎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52.
改良剂作用下盐渍化农田土壤Na~+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土,促进农田作物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滨州市中裕农牧产业园的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设置竹炭型有机复合肥(BC)、菌型有机复合肥(BO)、聚丙烯酰胺(PAM)、对照(常规种植,CK)4种处理方式,开展了土壤N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随时间推移,4种处理的Na+均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浅层土壤Na+质量分数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阶段性变化较小,各土层Na+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拔节期前Na+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强,之后波动性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规律明显;Na+质量分数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Na+质量分数有差异,CK的Na+质量分数高,BO、PAM处理的Na+质量分数与CK接近,BC处理的Na+质量分数低;BC处理0~10、30~40 cm土层,CK的30~40 cm土层,PAM处理20~30 cm土层以及BO处理除40~50 cm土层外的其他土层,Na+质量分数与水溶性盐总量显著相关;BC处理0~20 cm土层、CK的0~10、20~40 cm土层、PAM处理0~30 cm土层Na+质量分数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结论】Na+随时间向深层迁移,剖面土壤中Na+质量分数基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平方向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比较,PAM效果较好,BC次之。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土,促进农田作物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滨州市中裕农牧产业园的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设置竹炭型有机复合肥(BC)、菌型有机复合肥(BO)、聚丙烯酰胺(PAM)、对照(常规种植,CK)4种处理方式,开展了土壤N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随时间推移,4种处理的Na+均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浅层土壤Na+质量分数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阶段性变化较小,各土层Na+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拔节期前Na+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强,之后波动性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规律明显;Na+质量分数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Na+质量分数有差异,CK的Na+质量分数高,BO、PAM处理的Na+质量分数与CK接近,BC处理的Na+质量分数低;BC处理0~10、30~40 cm土层,CK的30~40 cm土层,PAM处理20~30 cm土层以及BO处理除40~50 cm土层外的其他土层,Na+质量分数与水溶性盐总量显著相关;BC处理0~20 cm土层、CK的0~10、20~40 cm土层、PAM处理0~30 cm土层Na+质量分数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结论】Na+随时间向深层迁移,剖面土壤中Na+质量分数基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平方向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比较,PAM效果较好,BC次之。  相似文献   
954.
为了探究温度及不同溶液浓度的GA_3和KH_2PO_4对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根长随着GA_3浓度的增加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GA_3浓度达到50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达到最大;GA_3浓度为400mg/L时,其根长达到最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雾灵香花芥种子经过KH_2PO_4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普遍低于对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毒力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乳酸菌与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隔离装置,取4℃贮藏条件下放置0、12、24、48和96 h的菌悬液分别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和绿色魏斯氏菌的数量,同时提取单增李斯特菌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单增李斯特菌6种主要毒力基因(hly A、prf A、bsh、act A、sig B和inl A)的表达情况。利用Caco-2细胞进行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效果。[结果]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数量,而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影响不大。C1和C2的代谢产物使单增李斯特菌6种毒力基因表达量下调,且C1导致的下调趋势比C2大。C1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而C2的作用较弱。[结论]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比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能够更好地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抑制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并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菌株。  相似文献   
956.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957.
1961-2015年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958.
为研究云南宾川特有脐橙与血橙的精油成分特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2种橙子的精油,利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出油率分别为0.65%和0.61%;从宾川脐橙和血橙精油中分别鉴别出10种和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分别为97.067%和98.397%。  相似文献   
959.
黄精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精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更受关注。其传统繁殖方式为根茎繁殖,成本高且易产生品种退化。种子繁殖受到关注,但黄精种子具有休眠性,发芽率低。为了打破黄精种子休眠,解决黄精人工育种栽培遭遇的困难,总结了黄精种子休眠类型及原因,包括种子结构、内源抑制物、种胚发育状况、综合因素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和打破黄精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机制,包括机械处理、温水浸种处理、层积处理、化学试剂处理、激素处理、萌发温度及光照条件、综合处理,认为黄精种子的休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层积和激素处理等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960.
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木兰围场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技术效果,以油松、樟子松和黄柳恢复植被为研究对象,对3种栽植苗木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以及恢复植被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苗木成活率均在98%以上,且长势良好;植被恢复林内灌木以黄柳和苦参为主,草本植物主要为1a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优势度指数分别是2015年的0.54和0.77倍;2016年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2015年的0.69倍;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大于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