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62.
 给15kg体重仔猪分别腹腔注射0,10,20,30mg抗脂肪细胞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显著提高血清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降低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P<0.05),对血清总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此外,该抗体可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Ins)的水平(P<0.05),提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水平(P<0.05),而对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表明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通过影响血液脂类代谢和激素的水平而减少体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63.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 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施氮处理较未施氮处理增产 32.9%~ 117.2%;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茎产量、施氮纯增收和氮肥贡献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均在 N 345处理下达最大值,而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处理下云薯 902的施氮纯增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高于合作 88;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云薯 902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72N 2+182.15N+27987( F=124.15**,R2=0.988 1**),合作 88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 Y=-0.2 168N2+119.28N+28807( F=24.09**,R2=0.941 4**)。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间的最佳施氮量和生产等量鲜薯的氮肥需要量也不同,云薯 902和合作 88两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 329.6和 268.5 kg/hm2,生产 1 t鲜薯的氮肥需要量分别为 5.64和 5.94 kg。因此,在兼顾产量、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下,建议云薯 902的适宜氮肥用量为 270~ 329.6 kg/hm2,合作 88的适宜氮肥用量为 195~ 268.5 kg/hm2。  相似文献   
65.
哈密瓜(Cueumes melon L.)在植物学分类±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甜瓜种(C.meloL)第五亚种(subsp.),一年蔓生草本植物,是甜瓜的一种。它也是驰名中外的新疆特产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因哈密瓜的生长需要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仅限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少数地区栽培。新疆生产的商品瓜远销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或出口欧美等国家。我国加入WTO后,哈密瓜产业因其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成为了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66.
<正>成人腹股沟斜疝合并隐睾临床少见,多数普通外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缺乏诊治经验,若问诊及查体不全面则易漏诊,尤其对发生嵌顿的急诊患者更易忽视,术中偶然发现时颇感被动。我们收治1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急诊术中意外发现腹股沟管型隐睾,同期施行隐睾切除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已婚,育1子。主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2年,不能还纳伴疼痛1 d于2023-09-03日入院。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 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  相似文献   
68.
生长因子是对体内一大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通称,它在体内分布广泛,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因而很难给予准确的定义。生长因子属于多肽类,在与特异性质膜结合后,可启动快速链式反应,最终导致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它的生物学作用较为广泛,它参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的调节,并对细胞分化、迁移及功能活性具有调节作用。生长因子属于一庞大的家族,该家族成员具有一共同的特征,即其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子氨基酸序列及受体结合活性或多或少具有同源性。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GF是胰岛素原同系肽类,它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约占IGF总量的90%,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69.
刘凌云 《猪业科学》2007,24(2):78-80
脂肪细胞是组成脂肪组织的主要细胞,近年来,脂肪细胞在商品猪生产中备受关注.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希望在降低体脂含量提高瘦肉率的同时又不影响肌间脂肪的含量,不影响猪肉的风味品质,这就要求在不同部位对猪脂肪细胞的调控也不相同.猪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凋亡是一系列脂肪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过程,本文就猪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70.
以紫云1号、S10-905、S10-499和S10-843四个品种彩色马铃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紫云1号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120 min;S10-905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90 min;S10-843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500 W,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90 min;S10-499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45 min。由此可见,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是马铃薯花青素提取较好的水平,提取时间因马铃薯品种(系)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