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口蹄疫病毒2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O型口蹄疫病毒China98株病毒材料中克隆到了非结构蛋白2C的基因,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在大杆菌中进行了表达,为建立以基因工程产品为抗原,能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的检疫方法提供也技术和材料条件。 sri  相似文献   
12.
新的动物病毒—圆环病毒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动物病毒──圆环病毒科刘在新(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46)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是近几年确定而定名的,到目前为止仅有3个成员:猪的圆环病毒(PCVTischer1982)、鸡的贫血病毒(CAVYuasa1979...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以应用于疫苗研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疫苗研制技术。其中,反向遗传学技术发展迅速,倍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这项技术不仅为解析病毒蛋白在病毒复制周期和致病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而且为研发RNA病毒为载体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1-4]。  相似文献   
15.
传统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重要手段,但口蹄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而常导致新突变株的产生,从而使现有疫苗不能有效防控当前流行的口蹄疫,经常需要筛选与当前流行毒株抗原匹配性好、免疫原性和复制特性优良的疫苗候选毒株。在比对分析Cathay和Pan-Asia谱系不同时间经典疫苗毒株和我国当前主要流行毒株(SEA-Mya98谱系)VP1结构蛋白的基础上,借助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已构建含当前流行毒株VP1基因全长感染性克隆的骨架上,引入2个氨基酸的替换(VP1 H28Q+S47Q),构建重组全长质粒,并通过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BSR/T7细胞成功拯救到活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具有和亲本病毒相似的噬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却降低热稳定性,增强了对乳鼠的致病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与当前流行毒株抗原匹配性好、免疫原性和复制特性优良的FMD疫苗候选毒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O型口蹄疫病毒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将兔、豚鼠抗O型FM-DV多抗用DEAE-Sephose层析柱纯化。胶体金标记O型豚鼠口蹄疫抗体,形成金标探针并将其喷涂于玻璃纤维上。兔抗O型FMDV抗体和羊抗豚鼠IgG分别标记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各部件按顺序装配形成快速诊断试纸条。如果待检样品中含有O型FMDV,它将与玻璃纤维上的胶体金探针和兔抗O型FMDV抗体形成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带被固定,沉集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在田间试验中,53份试验样本分别用试纸条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2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90.91%。评价试验证实,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非常适于基层兽医实验室诊断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波形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原核表达猪波形蛋白与病毒互感后检测其复制能力。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波形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PK-15细胞中扩增波形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并利用病毒抑制试验,检测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猪波形蛋白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经诱导后高效表达,经纯化复性获得的波形蛋白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侵染Marc-145细胞,然而并不抑制口蹄疫(FMDV)侵染PK-15细胞。随后借助细胞流式术检测PK-15细胞中波形蛋白的分布,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的基质中。猪源波形蛋白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源波形蛋白与口蹄疫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口蹄疫防控技术及病原特性研究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在新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47-3564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主要家畜畜种的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被中国政府列在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中国猪、牛、羊养殖量最大、邻国众多,防控口蹄疫不仅对本国农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且对全球口蹄疫防控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一些发达国家消灭了口蹄疫并保持着无疫状态外,口蹄疫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或散发。中国周边口蹄疫疫情不断,对中国造成高压威胁,近年流行的O/ME-SA/PanAsia、O/SEA/Mya-98和A/ASIA/Sea-97病毒均是传入的。从周边流行的病毒、流行的频率和循环的区域位置判断,O/PanAsia-2、A/Iran-05、Asia1/Sindh-08和O/Ind-2001病毒未来威胁依然较大。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各级兽医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科研带动、技术指导、疫情监控的职能,采取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政策,卓有成效。依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口蹄疫渐进控制路线图(PCP-FMD),中国目前处于阶段3。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关键在诊断检测技术和疫苗。自主研发的液相阻断ELISA、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多重RT-PCR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中国口蹄疫诊断检测工作,并在朝鲜、越南等国应用。新一代测序、胶体金和纳米示踪材料标记免疫层析和生物反应效应分子检测等更精准便捷的新技术,未来也有望在口蹄疫诊断中实现应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最优,是目前应用的主要疫苗,但存在干扰鉴别诊断等缺陷。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标记疫苗、活载体疫苗、表位蛋白疫苗和病毒颗粒样疫苗等新型疫苗是未来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反向遗传操作凭借其定向改造基因组等强大技术优势,不仅促进了标记疫苗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而且推动了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复制机制、受体利用和先天性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防控应用型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距离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组3'端覆盖口蹄疫病毒Asial/JS/China/2005株近全长的3个片段(共约7.5 kb),并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克隆到pBlueseriptSK+载体上.利用融合PCR扩增到基因组5'端含有15个C碱基的基因片段(约700 bp),并将其连接至pGEM-T载体.最后将这4个片段的阳性克隆装配至剔除T7启动子的低拷贝载体pcDNA3.1/Zeo(+)中构建该病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以构建的FMDV Asial/JS/China/2005株全长cDNA为模板,使用TTRNA聚合酶在体外转录得到病毒RNA,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BHK细胞获得拯救病毒.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通过体外转录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口蹄疫病毒.该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为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表达纯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重组蛋白。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小为750 bp的NSP2 226-475位氨基酸编码序列,然后将该序列亚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通过pET-28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 2(DE3)pLys中得以表达,获得大小为29 ku的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诱导时间进行优化,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在37 ℃经1 mmol/L IPTG诱导8 h时表达量最大,免疫印迹结果证实表达的蛋白能被PRRS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NSP2重组蛋白,为目标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RRSV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