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4篇
  32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对比用超滤离心管和HLB-SPE柱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检测牛奶中19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试验研究,确立一种简单、快捷,回收效果好的前处理方法。使用19种药物的混合标准溶液为外标,样品经沉淀蛋白,离心后同时用HLB-SPE柱和超滤离心管净化、富集处理,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100 mm × 2.1 mm,1.7 μm)中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将1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完全分离;采用正离子扫描方式确定丰度比最高的两对离子作为监测离子,进行MRM模式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19种药物的检测限(LOD)为0.1~1.0 μg/kg,定量限(LOQ)为0.3~3.0 μg/kg,在10.0~100.0 μg/kg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且用超滤离心管对牛奶进行净化浓缩处理比HLB柱的回收效果好,回收率均在60.7%~96.6%。超滤离心管的前处理方法简单,试剂消耗少,测定时间短,回收率好,结果准确可靠,可成功应用于牛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42.
为有效控制辽藁本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药剂对辽藁本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旨在为田间防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3%噻霉酮、80%乙蒜素、1.8%辛菌胺醋酸盐的EC50分别为0.0173 mg/L、0.3186 mg/L、0.7366 mg/L和2.6932 mg/L,抑菌率都超过90%,可作为防治辽藁本根腐病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443.
摘要:番红花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芳香植物,在医药、食品、香料方面应用广泛。种植番红花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文章综述番红花环境影响因素及采后加工研究进展,为皖北地区番红花种植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4.
<正>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灾害一般在黄海海域暴发,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被认为是绿潮暴发的源头。2019年11月以来,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政府每年在苏北辐射沙洲紫菜养殖区,共同组织开展浒苔绿潮灾害早期防控试验工作,通过清退非法养殖、及时回收紫菜养殖筏架、开展除藻作业和防藻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试验等,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浒苔绿藻初始生物量。根据浒苔绿潮防控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45.
刘坤  高凡  吴彬  胡鑫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5):150-159
联合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气象干旱综合分析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及其动态响应关系,明晰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阶段性主导因素,对地下水超采地区综合治理和地下水资源有效管控具有现实意义。选取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00-2020年78眼地下水监测井月尺度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资料及5期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同期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不同时空尺度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SPEI的动态响应规律,探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干旱变化趋势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1年间地下水位埋深表现出不显著变化(2000-2005年)-显著增大(2005-2014年)-变缓(2014-2017年)-持续增大(2017-2020年)的变化特征,整体呈持续增大动态趋势,空间分布呈北向南逐渐增大特征;同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为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分形维数呈现出先降低(2000-2005年)后升高(2005-2010年)再降低(2010-2020年)的变化特征;SPEI年际动态变化呈显著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年尺度序列在2012年、2017年发生突变,2016年开始气象干旱发生频次增加;2000-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耕地变化响应显著,2016-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是对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干旱因素的联合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