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3篇
  59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1园地的选择 1.1土质疏松,土壤透气性良好 pH7~8的中性或微碱性,含盐量在〈0.5%的风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为宜,同时,1m深土层内不应有障碍层。1.2水质好,水源丰足有配套的排灌设备保证灌排,以满足沙棘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结合园地和水源情况铺设配套的滴灌管网,地下水位在1.5m以上的园地需挖排水系统,将地下水位降低到1.5m以下。1.3选择地势平缓或平坦土地避免在积水的低洼地建园。  相似文献   
82.
不同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70,自引:9,他引:70  
刘建新 《土壤通报》2004,35(4):523-525
通过对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相关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线性相关,可以作为敏感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但土壤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产乙酸菌是一类形态、营养和生理特征极其多样化的厌氧微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终端电子受体的氢依赖性乙酸生成过程与甲烷生成过程相比,热力学上处于劣势。产乙酸菌的代谢多样性使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内。白蚁、鸵鸟和袋鼠等物种胃肠道内的产乙酸菌利用氢生成的乙酸可以满足动物自身 7% ~33%的能量需要。瘤胃内也有产乙酸菌定植,是否可以通过强化瘤胃内产乙酸菌的代谢途径,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就瘤胃中产乙酸菌的菌群结构、产乙酸菌与产甲烷菌的竞争关系、产乙酸菌的利用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乳腺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繁杂,乳腺氨基酸代谢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日粮组成、氨基酸成分、饲料添加剂、瘤胃功能等等。足量的比例平衡的氨基酸对奶牛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氨基酸的供应与平衡可以预测乳蛋白的产出。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乳蛋白含量与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大部分日粮条件下,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理化方法保护蛋氨酸过瘤胃可以改善蛋氨酸的生物有效性。此外,赖氨酸和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对于乳蛋白合成也很重要。当氨基酸不足以用于乳蛋白合成时,可从肽结合氨基酸库中释放。某些情况下,氨基酸平衡对乳蛋白合成的重要性更甚于日粮蛋白质的含量,适宜比例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加乳蛋白合成,氨基酸平衡的改善可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奶产量。当日粮粗饲料质量较差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能成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限制因素,导致乳蛋白前体物数量下降。需要同时优化瘤胃内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适宜补充氨基酸,才能满足乳蛋白合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85.
试验研究亚麻酸在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对湖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8头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瘘管羊和非瘘管羊各1只,分别饲喂高粗料、高粗料添加5%亚麻酸、高精料和高精料添加5%亚麻酸日粮。拉丁方每期25 d,每期试验结束后,取湖羊瘤胃液,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亚麻酸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细菌区系有一定影响,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的条带数显著升高,也即显著增加了细菌的多样性,其余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瘤胃液样品的微生物区系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16个处理的瘤胃液样品形成两个不同的簇,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处理组4个重复自成一簇,形成了典型的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86.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熟化过程中腐殖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研究了陇东黄土高原黄绵土不同苜蓿种植年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形态及胡敏酸的光学特征等.结果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黄绵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且品质得到改善,开垦地和撂荒地则相反.10~20 a苜蓿地土壤表层至下层松/紧比有升高的规律,说明种植苜蓿主要对20-40 cm土层肥力影响较大.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和相对色度(RF)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苜蓿种植年限在5~15 a间,土壤胡敏酸向着品质提高的方向演化,种植苜蓿时间过长则腐殖质品质下降,胡敏酸结构趋于老化,耕地撂荒胡敏酸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87.
利用高速频闪照相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喷油嘴结构参数对燃油尾喷雾化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嘴压力室容积是影响尾喷雾化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有压力室喷油嘴在尾喷后期有少量燃油以较低的速度呈液滴状流出喷孔,完全没有雾化;而对于无压力室喷油嘴,针阀落座时燃油喷射过程能迅速停止,未出现尾喷后期雾化质量不良的现象。据此推论,无压力室喷油嘴使柴油机HC排放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除或减轻了有压力室喷油嘴所存在的尾喷雾化质量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88.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 (0、50、100、200、400、800、1600 μmol·L-1)引发18 h和800 μmol·L-1 NaHS引发不同时间(6、9、12、15、18、21 h),分析其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干重(DW)的变化,以确定适宜的NaHS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CK),同时设置H2O引发,研究800 μmol·L-1 NaHS引发18 h对种子H2S产生、贮藏物质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μmol·L-1 NaHS引发18 h可显著提高裸燕麦种子的GP、GR、GI和VI,但对DW的影响不大。NaHS引发对种子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及ASA/DH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H2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X)、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了113.5%、14.4%、103.3%、6.1%、112.0%和120.5%;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GSSG和质膜相对透性,分别下降了39.8%、53.6%、34.7%、36.1%、37.6%、29.2%、38.1%和11.9%。由此表明,NaHS引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H2S含量,从而调控抗氧化系统和激活COX活性,降低活性氧对质膜的损伤,增强细胞有氧呼吸代谢,提高裸燕麦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89.
两优9526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是由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育成,该组合具有米质优、抗倒抗病、丰产、广适等特点。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6035。对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0.
为半夏生产提供种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以半夏品种黒麻芋为供试材料,以种植密度、有机肥、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对半夏黒麻芋繁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半夏块茎产量≥10 500 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889.5万~941.9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8.0~32.0 t/hm2、N肥施用量97.5~109.5 kg/hm2、P肥(P2O5)施用量214.7~365.6 kg/hm2;以半夏块茎产量≥11 250 kg/hm2为目标,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885.9万~947.8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7.9~32.1t/hm2、N肥施用量97.4~109.6 kg/ hm2、P肥(P2O5)施用量217.4~378.1kg/ hm2;在半夏繁殖过程中,密度0水平(75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4个试验因子对半夏繁殖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栽培密度>氮肥>有机肥>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