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鹿人工授精技术就是选择优质高产公鹿精液,改良低产鹿群,提高母鹿的繁殖能力,改良品种和加快育种进程,培育出优良品种为目的的一种育种技术。鹿的育种工作是养鹿科学技术的核心,而鹿的人工授精则是育种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2.
脯氨酸积累是植物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一种重要的代谢适应性机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酶、脯氨酸脱氢酶(PDH)、吡咯啉-5-羧酸脱氢酶(P5CDH)是依赖谷氨酸的脯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时常遭受各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然而迄今为止,在异源四倍体油菜中缺乏关于这些脯氨酸代谢基因家族的系统分析报道。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中双11’基因组注释信息,分别鉴定到上述10个BnaP5CSs、6个BnaP5CRs、8个BnaPDHs以及3个BnaP5CDHs基因。这些基因家族在系统发育上分为不同的进化分支,同一亚组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理化特性、基因/蛋白质结构和保守的基序。进化压力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均遭受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揭示了油菜上述4类基因家族之间均存在共同的和特异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分别对‘中双11’油菜幼苗进行盐胁迫、低钾、低磷以及铵毒胁迫处理,分别取地上部及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上述4种胁迫下普遍上调,而调控脯氨酸降...  相似文献   
63.
叶片式混输泵气液两相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毅  刘影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5):66-69,95
基于细泡状流动假设,采用双流体模型对一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中,进口含气率为15%,湍流模型采用基于k-ω模型的SST模型,相间作用力考虑了阻力和附加质量力.通过分析流域的含气率及两相速度矢量分布,探讨了混输泵内气液两相非定常流动特性.结果显示,混输泵叶轮内的两相输运过程出现“不连续气团运动”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气泡尺寸及气体所受的相间作用力有关,并且只有在非定常计算中才能得到清晰展现.计算还发现,气相轴面涡的位置与高含气率区几乎完全对应,说明气相旋涡是造成气体局部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比外特性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用数值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森林抚育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项目。要搞好森林抚育工作,必须针对不同林分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以达到最佳抚育效果。  相似文献   
65.
耐高温植酸酶因热稳定性好、经饲料制粒后保存率高而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尚无评估耐高温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方法。文章结合目前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及本实验室的实际检测结果,分别介绍了在实验室和制粒条件下的评估情况,以便为植酸酶的热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当前一些肉鸡规模养殖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其他多种因素,不断发生肉鸡小肠球虫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肉鸡生长速度,肉鸡养殖场为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肉鸡发病率达45-65%,死亡率高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67.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栽培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利用分离纯化的玉米大斑病强毒力菌株和混合菌株对2008~2009年从东北地区收集的269份玉米品种进行温室和大田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温室鉴定条件下这些栽培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较低,田间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处理整体表现抗玉米大斑病水平较高。田间人工接种处理高感病品种(HS)占0.37%,感病(S)品种占4.83%,中抗(MR)品种占31.60%,抗病(R)品种占55.02%,高抗(HR)品种占7.80%;温室人工接种处理高感品种占64.31%,感病品种占21.56%,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仅占3.72%;田间自然发病处理高感病品种为0,感病品种占1.11%,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占22.68%,高抗品种占65.80%。  相似文献   
68.
大豆品种对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主推和即将推出的112个大豆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对大豆菌核病的人工接菌抗性评价。鉴定出高抗品种1个,占鉴定总数的0.89%。抗病品种12个,占鉴定总数的10.71%。中抗品种17个,占15.18%。感病品种57个,占50.89%。高感品种25个,占22.32%。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长绒后期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左右的内蒙古绒山羊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2次埋植组(即12月底开始2次埋植组)以及2014年2月单次埋植组(即2月底单次埋植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mg/kg(BW)。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4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绒样,用于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称量试验羊的初始和结束体重,并统计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结果表明:1)单次埋植褪黑激素组在4月底抓绒时绝大多数羊颈部存在明显的脱绒损失,而对照组和2次埋植组并未出现脱绒现象;2)埋植褪黑激素对试验结束时羊体重和日增重没有影响(P0.05),对产羔数和羔羊的初生重也无影响(P0.05);3)各组间羊绒长度和细度无差异(P0.05),2次埋植组羊绒产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单次埋植组羊绒产量因提前脱落损失而显著降低(P0.05);4)1—3月份山羊绒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且均在4月份停止生长。因此,2月底单次埋植褪黑激素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的作用,12月底开始2次埋植褪黑激素虽没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但也没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并未延长山羊绒生长期。  相似文献   
70.
杜仲叶中活性成分积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择适宜采收期、保证所采杜仲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醇浸提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杜仲叶生长过程中绿原酸、木脂素、总黄酮、环烯醚萜的含量,找出每种成分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合成积累呈较为明显的季节性,4种成分含量在6月份之前均快速增加,而6月份之后绿原酸、木脂素和环烯醚萜含量又逐渐减小,特别是环烯醚萜含量减小速率较快,但总黄酮含量到9月份后才开始减小。[结论]同时考虑活性成分含量和杜仲叶产量,建议以应用黄酮类和绿原酸为主时,叶片的采收宜在5~10月份进行;而以应用环烯醚萜类和木脂素为主时,叶片的采收宜在5~8月份进行。如果综合考虑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建议采用5~8月份的叶片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