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长期以来,产房仔猪腹泻一直是广大养殖场/户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产房仔猪特指出生到断奶期间的哺乳仔猪.产房仔猪腹泻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普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冬季与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产房仔猪腹泻是产房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临床症状,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产房仔猪腹泻后的主要表现为进食少、生长慢、饲...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33.
细锯脂鲤背鳍和脂鳍的发育观察和转录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细锯脂鲤脂鳍和背鳍形态和骨骼发育,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脂鳍、背鳍原基和背鳍共3个组织的转录组,发现细锯脂鲤背鳍原基28 DAH(Day After Hatch,DAH)出现,30 DAH仔鱼背鳍鳍条已出现分化,35 DAH背鳍鳍条已硬骨化,脂鳍在32 DAH开始出现。背鳍原基、背鳍和脂鳍这3个组织共同表达基因有14 115条,分别占背鳍原基转录组的84.01%、背鳍的83.19%、脂鳍的84.14%,提示脂鳍发育的主要调控机制与背鳍发育较为相似。相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方面,相比脂鳍,背鳍原基和背鳍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要更为相似。发现有些与鳍发育相关的基因在背鳍和脂鳍转录组中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脂鳍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天然生物乳化剂在肉仔鸡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生物乳化剂能够提高畜禽对日粮中脂肪的消化及利用率。本试验利用一种具有独特表面活性的天然生物乳化剂(利舒宝)替代不同脂肪比例日粮中的油脂1.1%(约418.68kJ/kg的代谢能),共计6种日粮。选取1008只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上述6种日粮。结果表明:在高比例添加油脂的日粮中利用乳化剂替代1.1%的油脂,可以保持肉仔鸡生产性能不变,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在低油脂比例日粮中,利用乳化剂替代1.1%油脂后,料肉比降低(P<0.05),但对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见,在基础日粮中保留一定油脂水平的情况下,利用乳化剂可以替代日粮中1%左右的脂肪(约相当于418.68J的能量)。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对21、42和56日龄的2个品种肉鸡胰腺、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食糜脂肪酶活性及回肠末端食糜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AA肉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动物,将不同日龄的每个品种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于21、42和56日龄宰杀每个重复5只体重相近的肉鸡,获取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和回肠末端食糜分别用于测定脂肪酶活性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AA肉鸡胰腺脂肪酶活性在42日龄时达到最高,从42到56日龄开始逐渐降低;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21日龄极显著高于42和56日龄(P<0.0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与胰腺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北京油鸡56日龄胰腺脂肪酶活性最高,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42和56日龄低于21日龄,但3个日龄间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间,3个相应日龄北京油鸡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高于AA肉鸡,其中21和56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消化率同样高于AA肉鸡,但只有56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6.
稻谷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谷经粉碎后测定水分含量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稻谷真实水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主要是由于稻谷在粉碎过程有一定的水分丢失。本文采用130℃、19 h稻谷籽粒烘干法与稻谷粉碎后测定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测定结果更接近稻谷真实值,偏差较小,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37.
锐胜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新型锐胜玉米种衣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外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种衣剂的安全性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锐胜种衣剂包衣处理提高了先玉335玉米的出苗率,其中,以X4处理(噻虫嗪100g+满适金100mL+戊唑醇100g拌100kg玉米种)效果最明显,出苗率达到了98.3%;用种衣剂处理后的玉米根数、植株鲜重、根鲜重和株高、茎粗均有明显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田测产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处理区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以X4处理产量最高,增产12.3%;全生育期观察发现,使用锐胜种衣剂的玉米未表现出任何药害症状,确认了其在玉米上应用的安全性;生产上推广应用以X4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38.
一、轮作与耕整地1.轮作。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2.耕整地。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土壤肥沃、雨水较多且栽培条件好的地区,可选用耐肥喜水,茎杆粗壮,主茎发达,株高中等,丰产性能好的有限生长习性或亚有限生长习性的品种;土壤肥力较差或干早地区,  相似文献   
39.
一、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  相似文献   
40.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选种:用盐水最好。将盐水配制1∶13比重(约501公斤水加12公斤盐),用鲜鸡蛋测试,鸡蛋在盐水液中露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捞出稻谷洗2~3遍。1.2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