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陇单9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96为母本、自育系ly84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9号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43%,高抗茎基腐病、大斑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 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阐述了作物株高与产量高度相关、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进展及与株高相关基因的功能与响应途径,并对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春暖花开时,随着牛背鹭、苍鹭、池鹭等鹭群从南亚次大陆陆结飞回湖南常德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4月上旬,龙岩溪鹭群中最为高贵优雅(其中黄嘴白鹭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也最为庞大的白鹭群又似漫天雪花降落在景区内的五溪湖畔,像棉蕾爆白般辍满几大片杉树林枝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情此景,使得到此春游观鹭的游人叹为观止,真切领略到了“花溪白鹭,江南奇观”的动人风景。这种壮观景象,1999已是龙岩澳持续的第20个“花季”。据直观,1999年花岩溪鹭鸟数量较之去年又呈现增加之势。去年经科学测定,新华社给予专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快中子辐照玉米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筛选适宜的中子辐照剂量,以获得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的突变体材料,采用252Cf裂变中子源对玉米自交系LY8405和PH6WC种子进行辐照,结果表明,低吸收剂量(0.36~4.19 Gy)的中子辐照玉米干种子后,对自交系LY8405的出苗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自交系PH6WC的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份材料M1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其中辐照剂量为4.19 Gy时对LY8405最为有效,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分别为27.8%,38.9%,66.7%;辐照剂量为2.48 Gy时对PH6WC最为有效,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分别为7.1%,14.3%,21.4%;M2株高、穗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轴粗等主要农艺性状变异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其变异系数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快中子辐射剂量的敏感性不同,初步认为2.00~4.19 Gy的辐照剂量是玉米252Cf裂变中子辐照处理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甘肃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产量潜力不大、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协作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改进育种选择方式,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相结合等对策。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性和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155份玉米自交系的类群鉴定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155份玉米自交系的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至抽雄天数、出苗至散粉天数、出苗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千粒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14个性状指标,并对其性状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大穗、穗粒数、株高、散粉、环境、千粒重为玉米的7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比较客观地反映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5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4.16时,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1含有15个品种,占9.7%,属早熟类群;类群2含有28个品种,占18.1%,属黄改系类群;类群3有31个品种,占20%,属先玉335选系类群;类群4有61个品种,占39.4%,属改良Reid类群;类群5有20个品种,占12.9%,属Lancaster类群。  相似文献   
17.
18.
地膜玉米栽培最早源于法国学者卢比林1960年的试验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地膜玉米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地膜玉米是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生产的又一突破性增产技术,地膜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玉米的适宜种植范围,使过去不能种植玉米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获得了玉米生产的大丰收.但随着地膜玉米的推广应用,生产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膜下除草、膜下施肥、地膜污染等.为了清除杂草为害,使地膜玉米发挥其更大的增产、增效作用,现将生产上表现为高效、广谱、安全的几种新型除草剂及施用技术简介如下,供农业生产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轮回选择培育抗(耐)旱小麦品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抗旱、耐旱、耐瘠春小麦新品种陇核 2号、陇春 16和新品系 7931、7932、2 84 1的实践证明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在小麦抗逆性育种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尤其在旱地育种方面成效显著 ,应大力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益,针对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多环境选育等技术选育出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陇单803,其母本为自育自交系M1609,父本为美系变异株选育系0986。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等特点。作为普通玉米其籽粒品质测定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作为青贮玉米其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2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0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