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血浆和红细胞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热性传染病。详细叙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和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粒食用葵晋葵7号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葵7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农家品种“早葵”为原始材料,用“半分法”历时8a选育而成,2001~2004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了山西省品审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该品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对各病毒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PPV的VP2和PCV2的ORF2基因为各病毒的诊断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2种病毒的多重PCR技术,可同时扩增PPV的313 bp和PCV2的447 bp的特异性片段。用多重PCR技术与单项PCR技术对比检测试验证明二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同时鉴别诊断这2种病毒。从10个发病猪场和门诊病例的病猪采集的211份样品,用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础医学研究课题组研究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检出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56份,阳性率为27%;猪细小病毒病阳性42份,阳性率为20%;二者混合感染17份,阳性率为8%。这为掌握山西这2种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这种病世界广泛流行,猪群感染率在30%~80%[1],由于降低了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引起养猪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一旦猪群中有几头猪被感染,就会在同圈猪之间传播,特别是在断奶时将猪混群以后更是这样.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猪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具有协同感染作用,尤其是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等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后可以使病毒性肺炎的严重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加[2].近年来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市场上有国产、进口,肌肉注射、肺内接种、一次、二次免疫等[3-4],为了查清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和不同的接种方法进行了免疫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以及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原虫病。寄生虫入侵宿主后的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嘌呤核苷酸,相应的嘌呤碱基在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对 应的嘌呤核苷酸。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一类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重要代谢酶,广泛存在于寄生原虫中。寄生原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主要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次黄嘌呤 - 鸟嘌呤 - 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两者在寄生原虫中分别催化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从而参与寄生原虫的多个生化代谢过程,不仅为寄生原虫核酸生物合成等提供前体物质,还为虫体提供通用能量载体。由于寄生原虫的嘌呤补救途径明显区别于宿主的从头合成途径,且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寄生原虫嘌呤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因而近年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成为抗原虫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热点,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潜在靶标,特异性筛选、设计抑制剂,并开发抗寄生原虫药物取得重要进展。以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重点,综述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抑制剂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寄生原虫药物靶标研究与新型抑制剂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调控家鹅繁殖性能的技术,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鹅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序列片段,酶切后连接到诺如病毒(Nov)P基因重组pEGX-4T-1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阳性菌重组质粒,并通过测序和酶切进行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表达。进一步在不同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条件下进行原核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的诱导菌液经过离心收集菌体,并超声波破碎离心后对重组蛋白可溶性进行分析。利用xTractor Buffer和Glutathione Superflow树脂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使用自制的抗GnIH鹅血清及抗鹅二抗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显示,重组质粒Nov P-partical-GnIH经双酶切鉴定获得大小约为96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进一步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4 ku,与预期大小一致,且在37℃、1.0 mmol/L IPTG、诱导2 h条件下表达量最高;菌体超声破碎后经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主要表达在沉淀中。重组蛋白与GST单抗及抗GnIH阳性血清均能反应,表明此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对Nov P-partical-GnIH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成功获得了大量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将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家鹅的繁殖性能免疫调控方法,为提高繁殖性能及调控繁殖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重组蛋白pK205R、pE183L、pA104R和pB602L,将Ba71V株的K205R、E183L、A104R和B602L基因分别亚克隆进行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E183L、pET-B602L、pET-K205R和pET-A104R,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IPTG诱导后,纯化表达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4种重组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且与ASF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为了从表达的4种重组蛋白中筛选最佳诊断抗原,将其分别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ASFV阳性血清,发现重组蛋白pK205R、p54和pB602L血清学反应良好;在检测ASFV感染后第13天分离血清时,重组蛋白p54和pK205R效果更佳,这表明p54和pK205R重组蛋白是较好的诊断抗原,可用于ASFV感染后早期或中后期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选取实验室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嗜热链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菌株发酵酸乳,在发酵期间和酸乳4℃贮藏504 h阶段,分别测定菌株发酵时间、滴定酸度、pH值、活菌数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特性及其酸乳贮藏期间后酸化及其有机酸组分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42℃发酵期间,5株菌在发酵2h后pH值迅速下降,达到发酵终点时间在5~9h,发酵时间最短的是菌株IMAU10632和IMAU20772。在4℃贮藏504h期间,5株菌的pH值下降幅度在0.5左右,最终pH值稳定在4.2左右,产酸速度均较缓慢,均表现出嗜热链球菌后酸化能力弱的特点,且酸度值均在90oT以下。初步筛选出一株菌株IMAU10632,凝乳时间短、产酸速率快、后酸化能力较弱,在4℃贮藏期间活菌数维持在10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适用于乳酸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种适用于乳酸茵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