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能引起高致死性的流行性出血热是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EV)的一大显著特性。在目前分离到的 4个亚型毒株中 ,扎伊尔株致死性最高。由于病情发展很快 ,机体很难形成自然免疫力 ,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因此 ,进行免疫接种有可能防止病毒感染和限制病毒的传播。现介绍 1种预防非人灵长目动物 EV感染用的高效疫苗。应用 DNA疫苗免疫动物并用编码病毒蛋白的腺病毒 (Adenovirus,ADV)载体加强免疫 ,结果在猕猴身上诱导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高致病力的 EV野毒株 (Mayinga株 ,扎伊尔 ,1 976 )对动物进行致死剂量注射后 ,对照…  相似文献   
92.
呼肠孤病毒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Olson等人在研究滑液膜支原体的致病性时,从发病鸡的病变部位分离出了一种对金霉素、呋喃唑酮不敏感并能导致滑膜炎的病原体。Olson在1959报道,这种特别的病原体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还发现这种病原体只对青年鸡致病,而这个日龄的鸡对支原体也很易感。  相似文献   
93.
绵羊痒病是山羊和绵羊的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其组织学病变特征是神经原和神经纤维的空泡病变、星形细胞炎症、神经原的缺失和 ( Prionprotein) Pr P的出现。这种病被确认为是人的克 -雅氏症、格斯综合症及库鲁病 ,及其它动物疾病如疯牛病 ( BSE)、传染性水貂脑病、黑尾鹿和驼鹿的慢性消耗性病、猫海绵状脑病及一些偶蹄动物类似 BSE的原型。设德兰岛绵羊痒病已发生了 2 0 0多年 ,但 2 0世纪 80年代 ,其流行呈上升趋势 ,使得设德兰羊群健康联合会 ( SFHA)不得不采取对该病进行控制和有计划消除。在这项计划中 ,共涉及到 80个羊群 (总…  相似文献   
94.
疫苗新秀─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的出现被誉为疫苗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现论述核酸疫苗的发展简史,制备和应用,免疫机理,核酸疫苗的优点及影响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高密度发酵是现代发酵工程的一顶新技术,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菌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的产量。我们就影响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因及其控制、发酵方式的选择和发酵终点判断及异常发酵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对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随着农业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交互、联结和碰撞,农业逐渐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得到广泛应用,比传统方法更加迅捷、精确。分别从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病害识别和分类5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植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的要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植物病害识别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荞麦高产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选地苦荞耐旱耐瘠,适应性强,适宜在旱坡地和中水肥地种植,但不宜连作,茬口安排应在豆类、根茎类等中耕作物之后。2.精细整地荞麦幼苗出土能力弱,要注意精细整地,创造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苗全苗壮。一般秋季深耕1次,早春进行灭茬耙耱,消灭杂草,达到地平土细、表土疏  相似文献   
98.
【目的】明确HAB-2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方法】根据β-甘露聚糖酶基因(gumG或ydhT)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克隆分子鉴定以及显微观察相结合手段,明确芽孢杆菌HAB-2分类地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硫酸铵饱和沉淀法、酸沉淀法对HAB-2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检测抑菌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测定,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平板对峙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成分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丝的影响;将HAB-2正丁醇提取物涂抹在接种杧果炭疽菌的杧果上,观察粗提物对杧果炭疽病的表面防效。【结果】HAB-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正丁醇提取物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1±0.3)mm。正丁醇提取物在紫外线照射120 min后,抑菌活性为对照的93.64%;最适pH为5~6;经100℃处理后,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仍然为对照组的81.12%。正丁醇提取物可使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保护杧果果实;HAB-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结论】HAB-2菌株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1种业存在问题1.1种子市场不够规范一是多数种子经销商法制观念淡薄,为牟取利益,经营行为不规范,以次充好,掺杂造假,教训惨重深刻。二是少数种子经销商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乱引、乱调未经审定的品种(系),打着新优品种的幌子,破坏和干扰了种子正常经营秩序,增加了农民负担。三是非法制种。  相似文献   
100.
为鉴定钝叶草叶斑病的病原,通过对61份来自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苏,以及美国和南非的疑似钝叶草叶斑病的叶片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20个菌株,对其进行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利用来自海南的钝叶草为靶标寄主,并利用rDNA-ITS、GAPDH、TUB2引物对55号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经柯赫氏法则验证40株菌株不致病,70株致病性较弱,10株致病性强;选择55号致病性强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lvularia lunata),经3种引物的PCR扩增测序鉴定,和C. lunata相似性达到99%,进一步确定钝叶草叶斑病的致病菌为新月弯孢霉。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对钝叶草叶斑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及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