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2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处理(T18)、单一补光处理(L)、根区加温15℃+补光处理(T15+L)、根区加温18℃+补光处理(T18+L),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区加温均能提高SRSC甜椒根区的温度,但根区温度仍呈现出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T18的根区全天保持较高温度。根区热通量的变化与根区温度变化相对应,T15和T18处理的根区热通量昼夜变化较CK剧烈,其根区侧面白天向内传热滞后,晚间侧面向外传热提前,传递量增加;根区垂直方向白天向内传热滞后,传递量减少,晚间垂直向外传热提前,但传递量增加。T15和T18均显著提高了甜椒的株高、冠层厚度和冠层直径,且T18比T15效果更明显。T15对甜椒的地上及地下干鲜重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T18的提升效果显著。根区加温补光处理的甜椒生物量普遍高于单一根区加温或补光处理,其中T18+L处理提升效果显著优于T15+L处理。T15、T18和L相对CK均提高了甜椒单产,单产分别提高30.74%、53.0%和14.81%。而根区加温和LED补光协同作用比单一的根区加温或冠层补光都能表现更好的增产效果,T15+L和T18+L分别比T15和T18的产量分别提升32.86%和15.50%,分别比L产量提升51.29%和53.87%。总之,根区加温与LED补光是日光温室甜椒增产有效的调控措施,两者在增加单株产量上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二者共同作用比单一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且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促进效果比冠层补光更加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磷营养对转Bt基因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棉是我国唯一大量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已经超过种植总面积的65%.Bt基因的导入致使棉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表达Bt杀虫蛋白,导致棉株的生长和发育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3.
甘薯无土栽培 连续结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新亮点为了实现设施环境下的周年连续栽培和多次收获,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甘薯的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垄嵌和沟嵌基质栽培以及覆膜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根区温度和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梯形土垄栽培处理(SR),下底宽40 cm、高10 cm;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处理(SSC),下底宽40 cm、高10 cm,内嵌槽深20 cm(嵌入水平地面以下10 cm);内嵌槽全嵌入(20 cm)水平地面的土壤沟嵌栽培处理(S...  相似文献   
35.
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SRSC[嵌槽式垄(SRSC-P)和嵌膜(铁丝网槽支撑)式垄(SRSC-W)]及土垄(SR)和单一基质槽垄(NPG)栽培下的甜椒幼苗根区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栽培垄根区温度与温室内、外的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和栽培垄根区的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提高8.07℃和10.93℃,夜间分别提升9.90℃和14.81℃。在夜间低温阶段,SRSC-W维持根区较高温度的能力相对优于SR和SRSC-P,其根区平均温度分别比SR和SRSC-P高1.34℃和0.52℃;在白天高温阶段,SR、SRSC-P、NPG、SRSC-W最高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8.06℃、27.21℃、29.93℃、26.05℃,SRSC-W抗高温效果最佳,NPG抗高温效果最差。阴天条件下,栽培垄的蓄热保温性能比晴天条件下差。SR白天和夜间的中心根区平均温度皆高于外侧,但SRSC-P和SRSC-W白天外侧温度高,夜间中心根区温度高。栽培垄北部根区温度高于南部根区温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SRSC-W栽培模式的南部中心根区温度和北部中心根区温度差异相对于其他处理最小。此外,SRSC-W中心根区温度变化滞后时间最长,温度缓冲能力强。总之,SRSC-W栽培方法维持早春季节夜间甜椒根区温度能力和对低温及高温胁迫的缓冲性最强,且成本低,在日光温室抗低温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环境控制技术在植物无糖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植物无糖培养的环境范畴,概述了环境控制技术在组培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并对环境控制技术在无糖培养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一种密闭式植物无糖组培室,以及一套应用于该组培室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和洁净控制子系统)中的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中,温度控制采用触点控制方式,相对湿度和CO2浓度控制采用比例控制方式。测试结果表明:在温度可将室温控制在设定值±0.1 ̄0.5℃范围内;在控制值30%和35%时内,系统可将相对湿度控制在控制值±5%的范围内;在控制值为800和1200mL.L-1时,CO2浓度可被控制在控制值±50mL.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38.
4种菌根真菌对五氯酚耐受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丝膜菌、(Cortinarrus russus)和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的生长效应、对五氯酚的耐受性,并采用点试方法对真菌氧化还原酶的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种外生菌根真菌在MM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MMN培养基。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酚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耐受性最高,其生长抑制率显著低于其它真菌。酶测试结果表明,厚环粘盖乳牛肝菌是4种真菌中氧化还原酶活性较强且酶种类多样的菌株,它表现出很高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是一种具有高效降解芳环结构污染物潜力的菌根真菌。4种真菌在生物量和“酸化效应”方面差异较大。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对五氯酚的高耐受性可能与其产酶特性和“酸化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新型栽培方式下甜椒苗期N2O的排放量和排放昼夜变化规律,明确新型栽培方式下最佳的蔬菜减排栽培模式,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土垄栽培、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3种栽培模式的内嵌区和整个垄部连续取气测定N2O排放量。结果表明,测定时间段内,设施甜椒苗期的N2O排放通量出现两个排放峰值,呈现昼高夜低的现象。在白天(8:00-16:00),SSC矮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大,为0.180 mg·m-2·h-1,土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0.112 mg·m-2·h-1;在夜间(17:00-22:00),SSC标准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大,为0.113 mg·m-2·h-1,土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小,为0.064 mg·m-2·h-1。3种栽培模式的N2O的昼夜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与土垄栽培相比,SSC矮垄栽培更有利于甜椒的生长。综上,SSC矮垄栽培有利于设施蔬菜的生长,为设施蔬菜减排增效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正坝上长尾鸡是河北省优质蛋肉兼用型地方鸡种,因公鸡尾羽较长,又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地区而得名,于2011年列人《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坝上长尾鸡以其抗严寒、耐粗饲、抗病力强、蛋品优良、肉嫩味美等特点深受坝上地区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