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0篇
  7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5年(1961-2015年)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和暴雨的变化特征,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夏季降雨量、降雨量变化趋势、暴雨次数、暴雨变化趋势等方面,利用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和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在中部的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西部地区最高,在360mm以上,东部三江平原和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低,在300-320mm之间。夏季降雨量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呈增加趋势,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呈减少趋势。全省夏季平均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mm,20世纪70年代平均降雨量最低,80年代最高。小兴安岭西南部和张广才岭西部地区平均暴雨日数最多,其次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最少。暴雨发生站次呈明显升高趋势,每10年增加2.3站次,20世纪70年代暴雨发生站次最少,2010年以后最多。最大日降雨量基本上从西南向东北部递减,西南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最大日降雨量都在120mm以上,东北部地区都在120mm以下。  相似文献   
262.
膨化是综合了水、压力、温度和机械剪切诸因素的作用而完成的。经过膨化的物料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如促进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使霉变有毒成分和有害微生物失活,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料颗粒的稳定性和耐贮性等。另外,对于某些廉价饲料原料,经过膨化处理后可以替代高值原料使用而不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对开发新饲料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膨化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63.
断根对冬枣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年生的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 为试材, 分别在行间两侧距树干3倍、5倍和7倍胸径距离处对其进行断根处理, 研究了断根对冬枣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3倍胸径断根与对照相比,枣头一次枝的长度和数量分别减少了27.9%和12.1%。3倍和5倍胸径断根与对照相比, 35 d时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 而断根161 d时差异达显著水平; 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根系玉米素( ZT) 含量, 35 d时较对照略有下降, 161 d时则有所升高; 枣头一次枝顶端生长素(IAA) 含量和根系IAA含量, 35 d时较对照略有升高, 而161 d时有所下降; 枣头一次枝顶端乙烯释放量和根系脱落酸(ABA) 含量, 断根35 d和161 d时较对照均有所升高。与3倍胸径相比, 5倍胸径断根对冬枣营养生长的抑制效应有所减弱。冬枣叶片叶绿素含量以3倍胸径含量最高, 随断根距离的增加, 含量逐渐减少, 但一直高于对照。断根促进了果实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增加, 对总酸含量和产量则无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 3倍胸径断根是控制营养生长的最佳距离。  相似文献   
264.
沼渣和沼液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空白(CK)、无机肥(CF)、沼液(BS)、沼渣(BR)、沼渣+沼液配施(BR+BS)5个处理,除空白不施肥外,其余处理均等氮量投入.利用温室盆栽研究了施用沼渣、沼液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产量上,施用沼液与无机肥效果相当,分别达到13.4、13.7 g/盆,两者差异不显著,并且与沼渣+沼液处理差异也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沼渣处理.在品质方面,沼渣、沼渣+沼液配施、沼液以及无机肥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分别为261.8、287.4、464.3、1 003.0 mg/kg,其中沼渣、沼渣+沼液配施以及沼液3种处理均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在油菜Vc含量上,沼渣以及沼渣+沼液配施处理的为Vc含量分别为5.3 mg/100g油菜、5.19 mg/100g油菜,两者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和沼液处理.各处理间,以沼液和无机肥的氮素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9.6%、51.8%,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沼渣处理,沼渣+沼液配施处理则介于之间.  相似文献   
265.
绝大多数苹果品种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生产中需要搭配授粉树完成异花授粉。在苹果中已经分离鉴定了50多个S-RNase基因,对于一些新选育品种的S基因型至今未得到鉴定。利用S-RNase基因特异性PCR分析的方法鉴定了60份苹果新种质资源的S基因型,在60份苹果种质资源中,有56份品种的S基因型是首次鉴定到,并首次鉴定到了一个红肉苹果品种‘红色之爱’的S基因型,其S基因型是S19S?。新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能够为苹果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授粉树的合理搭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