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31篇
  18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为研究甜高粱秸秆压缩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利用多功能电子蠕变松弛试验机及自制压缩装置进行甜高粱压缩过程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选取压缩密度、切碎段长度、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选取应力迅速衰减时间和平衡弹性模量作为应力松弛特性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试验方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秸秆压缩过程的应力松弛模型可用广义Maxwell模型中的五元件方程表示,其拟合系数0.99;各因素影响应力迅速衰减时间的主次顺序为:切碎段长度含水率压缩密度;对平衡弹性模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碎段长度压缩密度含水率;甜高粱应力松弛最佳优化参数组合:当压缩密度为647.38kg/m3,切碎段长度为20~30mm,含水率为57%时,应力迅速衰减时间为4.693s,平衡弹性模量89.957kPa。试验确定了出捆后最佳捆绳及缠膜时间,为甜高粱压缩、打捆收获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山楂浆成分的分析,其多糖含量为9.30%,维生素C含量为28.47 mg·(100 g)~(-1),黄酮化合物总含量为8.09%,氨基酸总含量为2.71%,因此山楂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由于其酸度问题在冰激凌加工过程中经常和赤藓糖醇互相结合,可提高冰激凌的各项感官营养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山楂冰激凌的各项成分因素及最佳配方,得出当山楂浆含量为20%时,冰激凌的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3.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代码模型,结合基于TMS320F2812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负载扰动工况仿真、空载阶跃输入工况仿真与实验来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ro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速度控制器,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达到稳态转速的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优;在负载突变时,转速跌落小,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强,是一种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由于农田灌溉管道是裸露在空气中的,使得管道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发生腐蚀、老化等现象,造成管道的泄漏及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对灌溉管道的缺陷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为此,利用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对管道缺陷的定位进行了研究,选用超声导波中的L(0,1)模态对管道的缺陷进行检测,观察L(0,1)模态在充液管与未充液管、完整管与缺陷管、直管与弯管中的传播特性,对比直管和弯管的传播特性,并分析缺陷对传播特性与能量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L(0,1)模态在液体中传播时,大部分能量会损耗在液体中,波在完整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缺陷管,在弯管中传播时损耗的能量普遍高于直管,根据这些特性就可以实时监测管道,防止管道因泄露造成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5.
对城镇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及生态恢复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制定湿地保护法规和条例,编制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总体规划等措施,采取建设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进行河道整治等方式,将湿地保护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6.
对抗逆性较强的小糙皮山核桃[Carya ovata(Mill.) K. Koch]与大糙皮山核桃[Carya laciniosa(F.Michx.) G.Don]2个种进行了引种栽植,旨在为济宁地区核桃品种培育与产业发展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较为严重的动物传染病。此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预防此病要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名经典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果该病毒变异升级成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场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成为养猪场需要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农业部将高致病性蓝耳病定为一类疫病,经典猪蓝耳病定为二类疫病。此病曾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大面积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 (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 (28.55%),低于维生素C (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 (69.70%),低于维生素C (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 (98.98%)、略低于维生素E (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 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9.
IntroductionTheasternovi-beIgiihasbehavedm0readvantageincoldresistanceinplantingexperiments.ButitistendingtobeeIiminatedf0rlatefl0weringtime,simpIedesignandc0lorandsma[Ierflowers.TheDendran-themaxgeandthegr0winginnorthernhasc0l0rfuIdesignandfragrant.Thec0l0rfuIdesignsandfragrantD~nthemaxgr8nddergrowinginnortherncon-tainsmanykindsofmedicaImattersiniti.essential0il(Yang1997andLiu1996),butithasIowerability0fcoldresistancethanasternovi-belgii.lnordertobreednewvarietiesandmakecIeartherelation…  相似文献   
80.
大白菜四倍体诱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药剂对植株不同部位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的方法 ,进行了大白菜四倍体诱导研究。结果表明 :用改良浸根法、秋水仙碱溶液点滴法、以及 0 0 5 %秋水仙碱和 4%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对大白菜进行诱导处理都能得到四倍体植株。诱变成功率以 0 2 %秋水仙碱溶液点滴处理最高 (最高可达 68 75 % ) ;改良浸根法浸泡 8h后 ,诱变成功率可达 68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