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为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从国内及泰国、美国夏威夷等芒果产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29株菌株对多菌灵的EC50值为0.02~111.66 μg/mL,平均值为6.2984 μg/mL,最大EC50值是最小EC50值的5583倍,抗性菌株23株、占17.83%。不同地区和采集部位的芒果炭疽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不同,来自泰国的菌株EC50平均值最高、广东的次之,分离自叶片的菌株EC50值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应高度重视芒果炭疽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52.
芒果炭疽病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芒果炭疽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在多年未使用农药的野生芒果种植区采集获得64个单孢菌株,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代森锰锌敏感性,EC50平均值为(19.59±17.71)μg/mL,以此作为敏感性基线评价采集自国内及泰国、美国等芒果产区128株芒果炭疽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不同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EC50值为0.09~3232.09μg/mL,均值为(284.64±445.28)μg/mL。不同地区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不同,菌株抗性频率以云南的最高,广西其次,美国的最低,其他地区的以低抗为主,广西和广东均出现了高抗菌株。不同部位菌株分离自叶片的最多,茎的最少,叶和果均出现了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条件对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BI var.pictum(Lodd.)Muen]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1~24℃,最适温度为24℃;最适相对湿度为80%;在p H为8时,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无影响;葡萄糖、氯化铵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43℃10 min。可见变叶木白粉病菌喜好温暖、潮湿、偏碱、富含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54.
从海南岛10个县/市,9科31种蔬菜采集其根际土壤样本59份,用浅盘分离法分离线虫,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9属寄生线虫.其中发生最普遍的线虫为肾状线虫属(Rotylenchulus),检出率为55.93%,寄主多达8科21种蔬菜;滑刃属(Aphelenchus)次之,检出率为47.46%,寄主多达9科24种;螺旋属(Helicoty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和根结属(Me loidogyne)分布相对较广,检出率分别为35.59%、33.90%和23.73%,寄主也比较多;拟滑刃属(phelenchoides)等其他14属较少或零星发生.在养心菜(Sedum aizoon)检出滑刃属线虫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常用杀菌剂单剂及混配对杧果叶片的安全性和对叶部病害的防效,选择17种杀菌剂,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34个单剂处理,并根据当地防治习惯设计29个混配组合,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58组混剂处理。施药后调查杧果叶片药害情况及各处理对叶部病害的防效,发现34个单剂处理中有7个产生了药害,58组混剂处理中有14组产生了药害。多数混剂组合对杧果叶部病害的防效表现出增效作用,个别组合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浓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能迅速分解草甘膦,且分解速率随二氧化氯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设定温度为20℃,pH值为中性条件,在反应30min内,浓度为2mg?L-1、3mg?L-1的二氧化氯即可将初始浓度为7mg?L-1的草甘膦溶液降解80%...  相似文献   
57.
海南儋州甘蔗锈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症状和病原菌特征,确定海南儋州2007年新发现的甘蔗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该病菌夏孢子较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8~25℃,最适萌发的温度为25℃。在相对湿度90%~100%及水滴中,夏孢子都可以萌发,其中以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夏孢子萌发较适宜的pH值范围是5.5~7.5.最适宜pH为7.1。黑暗和2%0葡萄糖液可促进夏孢子的萌发。在-15℃、10℃,35~38℃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夏孢子很容易失活。室内干藏两周半后,约一半的夏孢子失活。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杧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为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在杧果葡萄糖琼胶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20℃,最适p H值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菌丝对有机碳源乳糖和有机氮源氨基乙酸利用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产孢量以25℃、p H 6、光暗交替、麦芽糖为碳源、L-胱氨酸为氮源时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以25℃、p H7、液态水、有机碳源阿拉伯糖、有机氮源L-天冬氨酸为最适条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0℃、10 min。【结论】杧果露水斑病菌喜好20~25℃、弱酸至弱碱、高湿、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59.
为了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进行几丁质酶产生菌筛选,然后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几丁质酶产生菌中筛选出1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DF.LB培养液测定的生长曲线显示24 h内该菌株生长达到稳定期;生物学特性数据显示该菌株在pH为5.15~8.94范围内生长良好,最佳pH为7.09;最佳碳源为甘露醇,最佳氮源为脲(尿素);拮抗试验可见病原菌菌丝发生膨大,凸起变形,原生质外漏造成菌丝中空干枯.  相似文献   
60.
两株芽孢杆菌无菌液抗菌谱及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豌豆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pisi)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和农业防治,但防效不甚理想。为了探索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笔者经广泛采样,初步筛选获得了对豌豆尖镰孢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p.)B1和B2。生防菌防治谱的宽窄和各种环境条件下防效的相对稳定性,是影响该生防菌开发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试验测定了两菌株无菌液的抗菌谱范围及其在不同条件下抗菌效果的稳定性,以便为B1、B2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