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7篇
  18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411.
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个甜高粱品种(系)的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反映甜高粱性状的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熟期因子、节数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12.
浅谈甜高粱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述了甜高粱的生态价值、能源价值、饲料价值、糖料价值、特用价值,以及发展甜高粱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广东发展甜高粱的优势及将带来经济大发展的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413.
优质酿酒高粱新杂交种吉杂9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辉  高士杰  李继洪  李玉甫 《种子》2006,25(11):101-102
吉杂99是以A2型不育系TAM428为母本,以复交自选系吉R10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酿酒高粱新杂交种。200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鉴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大穗、大粒、后熟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光温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414.
正确采取繁殖和制种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在多年繁制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15.
甜高粱常规种与杂交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甜高粱常规种与杂交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杂交种生育性状、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均比甜高梁常规种高。但含糖量比较低;选用甜高粱常规种还是杂交种要因地因时制宜。在甜高粱育种中杂交种应以提高含糖量、缩短生育日数为主;甜高粱常规种应以增强生长势、保持或提高糖含量为首要。  相似文献   
416.
粒用高梁超高产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超高产育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超高产是育种家思考的问题。要实现高梁超高产,首先应明确育种指标;然后从资源搜集和创新入手,确定产量结构和株型结构;还要考虑生理性状、杂种优势以及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17.
不同类型甜高粱含糖量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珠三角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含糖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势和含糖量潜质也不同,其中甜高粱杂交种生长势强,但含糖量品种间有差异;甜高粱品种生育期短,糖含量高峰近于成熟期;经改良选育出的佛甜号甜高粱品种耐湿、喜热,抗逆性强,含糖量潜力大。  相似文献   
418.
吉杂9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高产、耐密、多抗的中秆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春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必须加大种子数量,因此正确采取制种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在多年制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制种产量低,不能保证新品种推广速度。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19.
刘晓辉 《植物保护》2023,49(5):335-339
鼠害治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及人民健康安全。鼠害治理的行业需求差异及鼠害防控理念的转变对鼠害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鼠害发生和治理技术的特点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我国鼠害治理的主要瓶颈及短板, 提出了未来鼠害治理理论与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20.
为了解过熟烟叶和极度过熟烟叶挥发性成分差异,对其充分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及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9℃条件下的过熟烟叶和极度过熟烟叶为对象,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烟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干湿球温度下的过熟和极度过熟烟叶挥发性物质组成具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4种烟叶明显分为4簇,发现在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9℃的条件下,过熟烟叶的烟碱、二十碳五烯酸甲酯、西伯三烯二醇等物质显著高于在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6℃的条件下的过熟烟叶;在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9℃的条件下,极度过熟烟叶的呋喃酮和4-酮庚二酸含量显著高于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6℃条件下的极度过熟烟叶。另外发现同干湿球温度下,过熟烟叶的1,4-苯二酚、丁二酸、5-羟甲基糠醛和十五烷酸等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极度过熟烟叶,且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9℃的条件下的含量显著高于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6℃的条件下的含量;西伯三烯二醇和麦斯明与其有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