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北干旱灌区紫花苜蓿高产田施肥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效应,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紫花苜蓿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蛋白总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钾>磷>氮,对建植3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磷>钾>氮,建植2与3年苜蓿交互效应均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钾>磷,对建植3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磷>钾。建植2年苜蓿氮磷肥互作效应明显优于氮钾、磷钾互作;建植3年苜蓿氮磷、氮钾交互对苜蓿蛋白总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磷钾交互。采用频度分析法,通过模拟寻优,得出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7522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56.27~67.51kg·hm^-2、磷77.69~90.48kg·hm^-2、钾76.43~87.1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9234.1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46.75~57.66kg·hm^-2、磷80.15~92.28kg·hm^-2、钾57.79~69.74kg·hm^-2;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115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6.35~77.48kg·hm^-2、磷79.34~92.87kg·hm^-2、钾73.68~85.3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656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8.44~79.50kg·hm^-2、磷72.74~85.96kg·hm^-2、钾50.68~61.61kg·hm^-2。  相似文献   
32.
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但发展极其迅速。本文对我国花卉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比较了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条件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况下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对生产的适应性,选用基于BCC-CSM1-1气候系统模式下的3种不同浓度路径(RCP2.6、RCP4.5和RCP8.5)的模拟数据,研究了山东省冬小麦和夏玉米播种至出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的最高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历史(1961—2005年)气候条件下,小麦季和玉米季关键生育期的最高温均呈增加趋势;在未来情景模式下,小麦季和玉米季播种至出苗期的最高温均在RCP2.6情景下呈下降趋势,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呈增加趋势,且在RCP8.5情景下增加最快,气侯倾向率分别为0.56、0.62℃/10a;小麦季和玉米季抽穗至灌浆期的最高温在3种RCP情景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在RCP8.5情景下增加最快,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0.76℃/10a。在历史气候条件下,小麦季播种至出苗期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抽穗至灌浆期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玉米季两关键生育期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未来情景模式下,小麦季播种至出苗期的降水量在3种RCP情景下均呈下降趋势,在RCP4.5情景下下降最快,气候倾向率为-0.43 mm/10a;小麦季抽穗至灌浆期和玉米季播种至出苗期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在RCP8.5情景下增加最快,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53、4.62mm/10a;玉米季抽穗至灌浆期的降水量在RCP2.6和RCP8.5情景下呈增加趋势,在RCP4.5情景下呈减少趋势,在RCP2.6情景下降水量增加最快,气候倾向率为2.41 mm/10a。综合来看,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玉米季关键生育时期最高温的增温速率均大于小麦季,而降水量的变化不显著,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可通过调整播期和优化作物管理模式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监测,以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红外热成像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5种光谱参数,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状况进行分析和筛选,分别构建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比值指数(R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比值/归一化植被指数(R/ND)、优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SAVI)、冠气温差(TDc-a)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与NDVI、OSAVI、R/ND、TDc-a和TDc-a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842、0.884、0.831、0.864和0.945;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0.016、0.027、0.032和0.024,相对误差分别为2.16%、1.80%、3.30%、3.81%和3.53%。因此,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可以分别利用NDVI、OSAVI、R/ND、TDc-a和TDc-a估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35.
采用旋转包衣法研制出1%噻虫嗪·联苯菊酯颗粒剂。采用优选组合法对多种助剂进行筛选,确定最优配方为:噻虫嗪0.5%、联苯菊酯0.5%;木质素磺酸钠0.1%;着色剂0.1%;白炭黑0.8%;JPPC-02 1.4%;凯松0.004%;黄原胶0.002%;硅酸铝镁0.006%;水0.79%;河砂补至10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450和600g/hm~2有效成分的用量下,药后15d对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显示出较强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6.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录(第1批)》、《中国红皮书》(第1册)和《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科属分布、区系特征、生活型及其与相邻自然保护区的相似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育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植物达105种,隶属46科74属;区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生活型以落叶乔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与相邻保护区的相似度较低,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7.
刘晓静  石萌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80-1085
[目的]了解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幼虫耐寒性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方法]对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各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1龄的过冷却点最低(-19.4~-24.1℃),且个体差异不大.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个体差异较大,其中7龄幼虫中过冷却点在个体间差异达到15.7℃(-5.6~-21.3℃).[结论]老龄幼虫最有可能是该虫在荒漠环境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38.
甘蔗锈病是危害甘蔗叶片的主要病害。对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现的甘蔗锈病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和浓度为1.5%的葡萄糖可促进该病菌夏孢子萌发;较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宜温度是25℃;在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条件下,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湿度是100%+水滴,萌发率达28.3%;在pH值4.0~11.1范围内,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合萌发的pH值是7.0;常规条件下,夏孢子的存活期最长达120d。防治对策着重在于选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9.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0.
以多个红掌杂交种子和自然结实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无菌播种萌发各阶段的萌动率、发芽率和污染率的调查统计,研究不同采收方法、贮藏时间、贮藏条件和灭菌方法对红掌种子活力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红掌种子间萌动、发芽率和萌发速度差异明显,播后20 d萌动率和30 d发芽率可作为衡量红掌种子萌发情况的指标。整果收获、13℃保湿冷藏能延缓种子活力下降速度,散籽冷藏时间以一周以内为宜,一般不超过10 d,最长不超过15 d。种子灭菌可采用3%双氧水浸种3~3.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