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室内饲养的蠋蝽种群近交衰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蠋蝽是一种优良的天敌昆虫,可以捕食40余种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害虫。目前蠋蝽的规模扩繁大都采用室内饲养方法,因而种群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立足于分析近交繁殖对蠋蝽种群的影响,测定近交繁殖状态下,蠋蝽种群的一系列生命特征,为蠋蝽的规模扩繁提供依据。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连续饲养6代蠋蝽种群,比较近交第6代种群和杂交种群在卵孵化率、各虫态发育历期、重量和性比等方面的差异。近交繁殖第6代种群与杂交种群相比,卵孵化率具有极显著差异,近交种群卵孵化率(43.66%)比杂交种群(66.28%)低22.62%。孵化历期比杂交种群的延长1.7 d。在各龄期历期比较中发现,近交种群的1、2、4和5龄若虫发育历期比杂交种群分别缩短0.29、0.03、0.08和0.51 d,而3龄则延长0.20 d,近交种群若虫发育历期(25.64 d)比杂交种群(26.34 d)短0.70 d。杂交种群各个虫态重量均比近交种群略有增加。在性比方面,近交种群会表现出显著的偏雄性。综上,近交繁殖第6代与杂交繁殖相比,在孵化率与成虫获得率方面显著下降,而在发育历期与各虫态重量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在蠋蝽的室内繁殖过程中,应隔一段时间,采集远源虫源进行种群复壮,避免虫源衰退。  相似文献   
32.
天敌昆虫在大量生产中往往面临品质退化问题.近年来,大量繁殖蠋蝽开展生物防治引起广泛关注,但随着蠋蝽野生自然种群引入室内人工扩繁过程中,生活力和生殖力不断下降,出现发育历期延长、孵化率降低、发育整齐度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释放种群的品质和防效.为明确蠋蝽在饲养中的品质退化趋势,本研究通过新采集一批野外蠋蝽进行室内饲养,观测...  相似文献   
33.
转基因棉花的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抗虫、耐除草剂、抗病、纤维改良、抗旱和耐盐碱等性状,但只有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注册应用。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年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到2010年全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已达2 100万hm2。转基因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对有效控制棉花害虫与杂草的发生为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棉花产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动态及其商业化进程,并结合我国棉花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4.
旨在研究不同脱脂米糠水平日粮对苏淮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头初始体重为(62.9±0.8)kg的健康纯种苏淮阉公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使用奥斯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OTSS)饲喂。对照组(CTRL)饲喂不含脱脂米糠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7%、14%、21%和28%脱脂米糠的试验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和17.94%,各组日粮除纤维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饲喂基础日粮;正式期28 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定其胴体性状(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采集肉样用于测定肉质性状(滴水损失、剪切力、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pH和肉色);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于猪滴水损失主效基因磷酸化酶激酶γ1(phosphorylase kinase gamma1,PHKG1)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猪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等胴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2)随脱脂米糠水平的提高,苏淮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呈先降低后上升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猪肉的剪切力线性降低(P<0.05);熟肉率、pH24 h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61,P=0.068);日粮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L24 h*的趋势(线性,P=0.085),脱脂米糠水平对其它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3)PHKG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趋于二次方升高(P=0.085)。综上所述,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在日粮中适度添加脱脂米糠可降低苏淮猪猪肉的滴水损失及剪切力,改善苏淮猪猪肉品质,但其背后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试验旨在考察牛至精油、艾草精油和迷迭香精油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替抗性能。采用酶标板法和含药培养基法测定牛至精油、艾草精油、迷迭香精油以及8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对比3种植物精油与化学抑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差异。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各样品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从排序为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迷迭香精油>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牛至精油>艾草精油;还原能力排序为TBHQ>BHT>BHA>迷迭香精油>艾草精油>牛至精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排序为TBHQ>迷迭香精油>BHA>BHT>牛至精油>艾草精油。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牛至精油、艾草精油和迷迭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低于抗生素。迷迭香精油的抗氧化性能优于牛至精油和艾草精油,但低于化学抗氧化剂TBH...  相似文献   
36.
正工作是一种担当,你必须为此付出努力,为之承担责任。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上,身为员工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因为工作的枯燥或无聊而丧失扮演角色的能力。职场中的人大多会不止一次地抱怨工作多么辛苦,事物多么繁杂,那一日复一日又是如何枯燥,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在其他场合,有机会就会这样说。  相似文献   
37.
移植牛性控IVF胚胎易产生大胎综合征(LOS),严重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本试验对性控体外授精(IVF)胚胎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以性控IVF胚胎和人工授精(AI)胎儿骨骼肌为实验材料,选择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 1,IGF1)、印记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factor 2,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肌浆蛋白重链2a(Myosin heavy chain 2 a,MHC2a)为侯选基因,探讨其在性拉IVF胚胎和AI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母犊率为96.5%(335/347),LOS发生率为11.01%(12/103),性拉IVF胚胎玻璃化冷冻移植妊娠率为34.61%(344/994),明显高于常规冷冻法移植妊娠率29.18%(218/747)(P<0.05).性控IVF胚胎胎儿初生体质量和胸围明显高于AI胎儿(P<0.01).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IGF1、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和MHC2a基因,在性控IVF胚胎和AI胚胎有明显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产生LO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稻虾轮作共生,是根据水稻、小龙虾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降雨等农业资源,进行生态种养的稻田复种模式。因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被广大农户喜爱、接受、推广。从稻田改造、水草种植、虾苗投放饲喂、疾病防治、水位控制、水稻栽培管理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针对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39.
为获得有效干扰绵羊BMPR-1B基因的shRNA干扰分子,从绵羊卵巢组织中扩增了1 515 bp BMPR-1B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添加HA标签序列后,插入Plex-mcs慢病毒质粒,构建Plex-BMPR-1B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并与2个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同时,将7个干扰分子与Pll-LentiLox 3.7载体重组,并与3个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获得干扰分子的重组病毒颗粒。最后用干扰分子重组的病毒颗粒感染整合Plex-BMPR-1B的HEK293细胞,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BMPR-1B蛋白质在稳定整合Plex-BMPR-1B的HEK293细胞系中获得了表达;研究中设计的7个shRNA分子能抑制绵羊BMPR-1B基因表达水平68.30%~99.86%,其中PLL-BMPR-1B-1306和PLL-BMPR-1B-1475干扰分子的干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胎儿期绵羊肌纤维的形成与发育规律,揭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期骨骼肌的组织学生长发育特征。【方法】选择妊娠期第75天(D75)、第105天(D105)和第135天(D135)的胎羊,测定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采集背最长肌,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统计不同发育阶段胎儿单位肌纤维数量、直径和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中快/慢肌纤维的类型和密度。【结果】随着怀孕母羊妊娠时间的增加,从75~135d胎儿体质量增长近17倍,体长、体高增加近1.5倍;单位肌纤维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105d时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最高;肌纤维直径于妊娠75~105d增长幅度较为平缓,105~135d增长速率明显变大;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结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肌纤维数量在妊娠105d时达到峰值,且此时肌纤维数量基本恒定,是肌纤维从肌增生转为肌肥大发育的关键时期,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