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五种覆土在三种栽培料上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土栽培草菇技术在草菇生产中已广为应用,但目前,特别在广东湛江地区,草菇生产者所采用的覆土材料不尽相同,大多偏向就地取材,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给生产造成了不必要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①供试菌株:引自广西农学院的草菇V8804母种。②原种配方:稻草77%,麦麸20%,过磷酸钙3%。③覆土材料:成林橡胶园表层土(A);多年甘蔗园耕作层土(B);多年菜园耕作层土(C);水稻田土(D);塘泥浆(E)。④培养料:新鲜剑麻渣50kg发酵完  相似文献   
12.
从桉树枯叶中分离到4株(ED018、ED013、ED015、ED014)对好食脉孢霉(Neurospora sitophila)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它们在Martin平板上对崎生长36h后,抑菌圈分别平均为26.2mm、24.1mm、23.8mm和19.0mm,与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细菌菌株表现明显的抑制好食脉孢霉孢子的萌发作用,在棉籽壳自然基质培养基上,也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多种常见食用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曲霉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多种污染霉菌无抑制作用。4株细菌菌株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杆状,具芽孢,运动,结合其生理生化反应特征,鉴定4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3.
2020年4月,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太平镇火龙果种植区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发病率约为25%,严重影响植株的开花结果.为明确该炭疽病的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株菌株,通过致病性、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可引起火龙果茎部腐烂,症状与田间病株的相似;菌落呈白色至灰色,分生孢子为单细...  相似文献   
14.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菠萝-甘蔗轮作制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甘蔗产量和糖度均高于甘蔗-甘蔗连作;与连作田相比轮作田可改善土壤通气性和蓄水能力,加速土壤速效养分的释放,增强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抑制。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豆中链格孢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进境大豆病害分离,共得到36个菌株,并对其中5株链格孢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确认了它们分别是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Kunze)Wiltshire)、樱桃链格孢(Alternaria cerasiPotebnia)、苘麻链格孢(Alternaria abutilonis(Speg.)Schwarze)、百日菊链格孢(Al-ternaria zinniaeH.Pape)、落葵链格孢(Alternaria basellaeT.Y.Zhang)。本研究证实了美国大豆中链格孢菌的多样性,不仅充实了正在构建的大豆病害数据库和菌种资源库,也可为港口的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2年进行菠萝一甘蔗轮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甘蔗的产量和糖度都高于与甘蔗一甘蔗连作:轮作田与连作田比较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一般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到抑制;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20株真菌对桉树苗高和根系活力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土壤肥力、水分过度消耗等问题出现,限制了桉树的持续增长。利用不同真菌对桉树苗进行接种测试,以期找到能增强桉树根活力、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土壤活性的菌株。接种20株真菌发酵液于桉树苗根部,120d对其株高和根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暗梗单孢霉(Chloridiumsp.)菌株A5和头孢霉(Cephalosporiumsp.)菌株B10作用下的按树苗平均株高(53.51,52.24cm)与对照(50.50cm)、根活力(3.16,3.12μg/g·h)与对照(2.75μg/g·h)有极显著差异。结果综合分析显示暗梗单孢霉菌株和头孢霉菌株发酵液对桉树苗有显著性的促进增高和增强根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稻草生料栽培法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不同侧耳品种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积温、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与肺形侧耳的生物学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酷暑1号和假姬菇10号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在湛江地区栽培侧耳,假姬菇10号为典型的低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29.0℃,最适温度为9.9~26.4℃,生物学效率达95%以上;肺形侧耳为高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21.5~34.9℃,最适温度为23.6~34.3℃,生物学效率达61%以上;酷暑1号为中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32.0℃,最适温度为12.5~32.2℃,生物学效率达65%以上。指出1~2月份和12月份适宜栽培假姬菇10号,6~9月份适宜栽培肺形侧耳,而酷暑1号的适应性较广,有8个月的适宜栽培期。  相似文献   
19.
桉树新病害-枯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在雷州唐家林场发现了一种比较严重的桉树枯枝现象,随后对桉树枯枝进行了症状、病原菌形态观察以及致病性测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蓖麻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影响面日益增大,但是目前关于蓖麻的发源和历史等问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此,对蓖麻名称的来源、历史和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蓖麻学名为Ricinus communis L.,由林奈命名;中文名“蓖麻”始载于《唐本草》,于1996年在《中国植物志》上被正式记录;蓖麻原产于非洲东部,先后传入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区,约在1 700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蓖麻引入中国先在南方地区种植,后逐渐向北面扩展;20世纪中叶,蓖麻油因其具有耐高温、不易凝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航空等行业。通过对蓖麻的追根溯源,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并展望其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