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根据已报道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DH)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以柳蚕(Actias seleneHubner)蛹脂肪体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了柳蚕IDH基因的部分序列。该序列长1 269 bp,编码412个氨基酸,与家蚕IDH基因的cDNA序列同源性达82.5%。柳蚕IDH与果蝇、赤拟谷盗、斑马鱼、人、大鼠、库蚊、人体虱、恶性疟原虫IDH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0%左右,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柳蚕IDH基因在蛹期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生物技术正朝着纵深发展,在医药方面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转基因植物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一直是国际上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广泛涉及到经济、贸易、文化和政治各个方面。但至今为此,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社会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1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转基因技术的日渐成熟,已经可以准确地将  相似文献   
53.
家蚕蛾粘液腺及其分泌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 ,比较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5B)和普通卵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粘液腺的形状与大小。结果表明 :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的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约为0 0 2 2mg/粒 ,少于菁松×皓月。此外还发现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5B的粘液腺有所退化 ,粘液腺的质量比较轻 ,且形状也有所不同 ,分泌的胶着物质的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54.
探讨了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建立不同桑品种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的方法。电解质溶液由以10 mmol/L磷酸二氢钠-20 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作缓冲液,在25℃,20 kV的压力下进行电泳,245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20 min内完全分离。上述条件下,桑叶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符合定量测定和定性研究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可应用于桑叶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55.
家蚕与柞蚕的基因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技术对家蚕和柞蚕进行基因组DNA分析,研究和比较家蚕和柞蚕之间的遗传多态性,确定家蚕和柞蚕的遗传差异.该实验中共使用了6种随机引物:5′-GACCGCTTGT-3′,5′-CAGGCCCTTC-3′,5′-TGACGGCGGT-3′,5′-CAGCACTGAC-3′,5′-CAGCACTGAC-3′,5′-CAAGGGCAGA-3′,扩增出60条清晰的条带;单个随机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8~11条;所扩增的基因组DNA条带的分子量在0.3~3.3 kb.计算结果得出家蚕与柞蚕的遗传距离较大,平均距离约为0.639.实验还发现,在等量组织、同条件下抽提DNA时,从丝腺中抽提出的DNA量最大,从中肠和脂肪中抽提出的DNA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6.
柳蚕(Actias selene Hübner)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一种珍稀野生绢丝昆虫。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柳蚕丝素重链基因(Fib-H)cDNA 5′端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序列长819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含有4个保守多聚丙氨酸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与樟蚕(Saturnia japonica)、天蚕(Antheraea yamamai)、柞蚕(Antheraea pernyi)、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和家蚕(Bombyxmori)的Fib-H基因cDNA 5′端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72.5%、65.8%、65.1%、65.1%、47.1%。半定量PCR分析显示柳蚕Fib-H基因cDNA 5′端片段序列在5龄幼虫第1-12天的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16种蚕蛾类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COX1的碱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其系统发育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X1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26个具有明显的使用偏好性,种群间的校正遗传距离在0.003~0.177之间,表明蚕蛾类昆虫的亲缘关系近。利用MEGA6软件,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 ML)构建系统发育树,其发育树的分支明显,大部分的节点支持率都很高,进一步说明了蚕蛾类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补充了对蚕蛾类传统分类的认识,也为蚕蛾类昆虫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柞蚕雌蛾粘液腺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容物成分,为阐明粘液腺分泌胶着物质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解剖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粘液腺并制备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特征及组织显微结构。【结果】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粘液腺形态呈现出逐渐增大趋势,至羽化前达最大。而粘液腺内容物的颜色亦发生了显著变化,由透明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粘液腺的分泌部和贮藏部横截面结构存在差异,前者具备分泌细胞的特征,而后者不具备。【结论】粘液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9.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是蚕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和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60.
根据其它昆虫Lectin基因同源序列分析,设计引物对,以柞蚕幼虫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了176 bp的部分柞蚕Lectin基因序列。根据获得的已知序列分别设计引物,采用3'-RACE 和5'-RACE 技术手段分离、克隆柞蚕Lectin基因,将编码区全长DNA序列克隆并连接至PET-28 a (+)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为后续柞蚕Lectin基因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