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基因扩增时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模板DNA)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MgCl22.0 mmol·L-1、dNTP 0.2 mmol·L-1、引物0.2μmol·L-1、Taq DNA聚合酶0.5 U、模板DNA 5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3.7℃退火30 s,72℃延伸90 s);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72.
1株畜禽粪便堆肥脱氨除臭菌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微生物除臭菌对畜禽粪便中氨气的处理效果,采用富集、平板划线分离法,从堆肥样品中共分离出25株菌株,通过氨气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1株高效抑制氨气的菌株,命名为菌株YS1。根据形态学观察、内部转录间隔区(ITS)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YS1进行多相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结果表明,菌株YS1接种到硝化培养基后反应96 h,NH~+_4-N含量从100.0 mg/L下降至9.4 mg/L,NH~+_4-N的去除率达90.6%,体系总氮削减率达58.6%。在反硝化培养基中反应96 h,NO~-_3-N的浓度由初始的99.3 mg/L下降为17.6 mg/L,降解率达82.3%,体系总氮削减率达35.4%。溶血性试验表明,YS1菌株无溶血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 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两品种非光化学猝灭、吸收光能用于PSⅡ天线色素耗散部分的变化则是处理高于对照;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Bt-SY63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处理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未显著减少。【结论】O3浓度升高使Bt-SY63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幅大于SY63,说明Bt-SY63对O3的响应较SY63敏感,在O3胁迫下,Bt-SY63各性状指标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74.
为了降低养殖水体中的硝态氮,以1株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酿酒酵母JM14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初始亚硝酸盐浓度、p H值、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其亚硝酸盐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3%;当初始亚硝酸盐浓度为1~10 mg/L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去除率均保持在59%以上;当亚硝酸盐浓度达到20和30 mg/L时,亚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降低;菌株去除亚硝酸盐的最适初始p H值范围为6~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佳接种量为≥2%。综合来看,酿酒酵母JM14具有去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对环境安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76.
江苏省棉花育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江苏省棉花种植和育种现状,分析近期审定棉花品种的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提出加强协作、利用生物技术、强化品质育种、同步改进产量要素、注重抗性筛选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7.
陈磊  汪峰  张祥志  高国庆  刘标  陈良燕  崔中利  曹慧 《土壤》2011,43(6):961-967
比较转Bt基因抗虫棉与其母本茎部内生细菌多样性,为评估转基因棉花生物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对转基因棉花(中棉30,TC)与其母本(中棉16,CC)茎部内生细菌进行分离与计数,用细菌的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RFLP分析.采用培养方法分离与计数所得的棉花茎部内生菌数量为105 cfu/g;...  相似文献   
78.
为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从发酵床垫料中分离出5 株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对5株菌进行了透明圈和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 株菌株均可在纤维素-刚果红平板上快速形成透明圈,其中菌株A3 产酶活性最强,在接种后72 h 达到125.47U·mL-1。对其16SrDNA 序列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该菌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培养时间和温度对菌株的酶活力影响较大,各菌株的产酶最适温度为30~40℃。该芽孢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强、适应能力高,在发酵床垫料堆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基因扩增时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模板DNA)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MgCl22.0 mmol·L-1、dNTP 0.2 mmol·L-1、引物0.2μmol·L-1、Taq DNA聚合酶0.5 U、模板DNA 5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3.7℃退火30 s,72℃延伸90 s);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80.
棉叶螨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Bt棉处理棉叶螨的有螨株、红叶株、红叶数、有螨叶和成若螨数量始终高于常规棉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棉叶螨在在棉花全生育期的发生为害主要有2个时段,1个是在6月上中旬前茬夏熟作物成熟离田期,另1个是在7月底8月初秋熟玉米成熟离田期,两类棉田处理所表现的消长动态也基本相似.另外,棉花前茬茬口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