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于保种的蒙山牛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首先利用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了蒙山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着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及复苏检测,然后对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长曲线测定,最后分别对不同汇合程度和不同保存时问细胞的核型正常率和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具有正常的分裂增殖特性,没有转化倾向.在处于S期细胞数目上,60%~70%和80%~90%汇合程度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90%~100%汇合程度组(P<0.05).而在处于G_0+G_1期细胞数目上,60%~70%和80%~90%汇合程度组显著低于90%~100%汇合程度组(P<0.05).冷冻保存1个月和3个月组细胞复苏率显著高于12个月组(P<0.05),但保存时间对核型正常率、处于S期细胞数目和处于G_0+G_1.期细胞数目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利用体细胞培养进行蒙山牛种质资源保存,这也为稀有或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2.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牛的SIRT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在利杂牛、利西杂牛、秦川牛、西杂牛和夏西杂牛5个牛群体共129头个体中检测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检测到AA、AB、AD、BD和DD共5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4处SNPs多态位点(Gen Bank:NM_001192980.1:g.-382AG、-306TC、-274GC、-271GC)。5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D和BD基因型屠宰率显著高于AB、BD基因型眼肉显著高于AA、AB、AD和DD基因型,AA基因型背膘厚显著高于AA、AB、AD和DD、BD基因型净肉率显著高于AB、AD和DD基因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SIR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5个牛群体的屠宰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屠宰性状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4.
2006年2月3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某种鸡场发生鸡只异常死亡,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诊断确诊为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确诊后,山西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封锁、消毒、扑杀、对受威胁区禽类进行监测和紧急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果断处置,有效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5.
乌鲁木齐县北郊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生控素 (益生菌 )活菌制剂能帮助猪肠道建立良性微生态体系 ,促进有益菌群繁殖 ,抑制有害菌群 ,从而提高饲料消化率和吸收率 ,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改善肉品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 2 0 0 2年 7月至1 0月 ,笔者在大连中食畜禽发展有限公司养猪场进行了生控素饲喂育肥猪的试验 ,旨在探讨该制剂在提高增重和饲料报酬 ,降低药残及提高肉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的作用 ,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生控素 由大连绿之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5 0 0克 袋。1 2 试材选择与分组 按生产流程育肥猪转群顺序 ,把杜大长和杜长大三元杂…  相似文献   
67.
68.
利用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分别对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的MSTN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日本和牛相比,渤海黑牛MSTN基因外显子1的111 bp处存在一个突变位点,在其外显子2和外显子3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与NCBI上牛的序列一致,没有发生改变的位点.  相似文献   
69.
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取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满足肉牛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采用棉籽粕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形成不同蛋白质水平和成本的饲粮,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替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同时为降低肉牛育肥成本和提高育肥效果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年龄(平均年龄为28月龄)、体重[初始均重为(678±122)kg]相近的健康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40头,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24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组试验牛的日增重比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组提高18.57%(P >0.05).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相比,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肋部脂肪厚、背膘厚(P<0.05或P<0.01),而对肉牛的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占活重比例、肉骨比影响不显著(P>0.05).同等蛋白质水平下,用棉籽粕全部或部分替代豆粕对肉牛日增重及各项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棉籽粕组饲粮单价、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都低于豆粕组.由此得出,在肉牛育肥后期可以用棉籽粕替代豆粕,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的肉牛育肥所需的蛋白质水平低于本试验用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