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前对转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研究发现,液泡型ATP酶(Vacuolar-type proton ATPase,V-ATPase)可能是Bt的一类新型受体。我们前期通过构建棉铃虫的中肠酵母文库筛选Cry1Ac的结合蛋白发现棉铃虫V-ATPase亚基B(V-ATPase B)可以与Cry1Ac结合。为明确V-ATPase B在Cry1Ac毒力和昆虫对Cry1Ac抗性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抗感Cry1Ac棉铃虫幼虫中及其受到Cry1Ac诱导时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Ligand blot进一步地证实了其与Cry1Ac的结合特性;并通过在Sf9细胞中表达V-ATPase B的试验验证了其功能。结果表明V-ATPase B在抗性品系及受到Cry1Ac诱导时均下调表达,Ligand blot证实了V-ATPase B与Cry1Ac特异性结合;并且在昆虫细胞内过表达该基因,会增强Cry1Ac的细胞毒力。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V-ATPase B是Cry1Ac的功能受体,并有可能通过降低基因表达来参与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形成。  相似文献   
342.
毛壳核腔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synonym:Drechslera aven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燕麦产区的病原真菌,可为害燕麦的叶片和小穗,降低燕麦产量和饲草品质。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对毛壳核腔菌(菌株ASA-11 和 ASA-13)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8种供试杀菌剂对毛壳核腔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 000倍液和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10 0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均达10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差,仅为40.77%。  相似文献   
343.
云南热区森林蔬菜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了云南热区的森林蔬菜种类(约300余种);分析了森林蔬菜的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与栽培现状、开发优势与潜力;讨论了云南热区森林蔬菜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策略,提出了目前可规模化利用与发展的14种森林蔬菜.  相似文献   
344.
【目的】快速高效筛选7型猪链球菌免疫原性蛋白,以作为猪链球菌疫苗的候选分子。【方法】以7型猪链球菌分离株WH07为样品,应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WH07株全菌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并利用蛋白质免疫杂交技术筛选免疫原性蛋白。【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及重复性良好的双向电泳(2-DE)图谱,且得到3个具有免疫反应性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其归属于1个蛋白,即乳酸脱氢酶(LDH)。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35 420ku,理论等电点为5.05,具有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第10~28位和第110~129位,并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结论】从猪链球菌WH07菌株中筛选并鉴定了1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即乳酸脱氢酶,并模拟了其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   
345.
经RT-PCR扩增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BJ01株的PU5基因(putative uncharacterized gene5)的cDNA,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命名为pGEX-PU5,测序正确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pGEX-PuP5,并用Glutathione Swpharose^TM 413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然后用PreScission^TM Protease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获得PUP5蛋白,用抗SARS-CoV卵黄抗体IgY和GST-tag单克隆抗体分别对表达的目的蛋白做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本研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UP5蛋白,为进一步解析该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6.
西南桦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幼林土壤肥力6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在幼林期基本不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素、有效P含量下降,但会导致土壤有效K含量下降。GM(1,1)模型预测:在今后5年内,西南桦人工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P含量总趋势为上升;土壤全N和有效N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有效K含量则明显下降。因此,在营林生产中只要在定植5年以后适当施用钾肥,就可防止林地土壤有效K的下降。  相似文献   
347.
应激是指有机体对外部或内部各种非特异性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或反应的总和。因为有许多不同因子,如温度突变、过度干扰、机械等刺激,动物会做出相同或不相同的相应反应,实质是动物为克服这些环境或饲养管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在生理上或行为上所做出的反应过程。如果是病理过程则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症"。1 鹿的应激表现目前对鹿的应激反应研究的不多,许多表面现象似乎司空见惯,还没上升到理论去认识。生产上见到鹿的应激反应是多方面的,如最常见的是鹿群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而惊吓,鹿表现抬头、竖耳、瞪眼、泪窝张开、尾毛炸开,有的  相似文献   
348.
研究通过随机选择150头180日龄的大白猪群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与探讨大白猪不同MYST2基因型与活体瘦肉率和平均日增重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试验的150头大白猪中,基因型AA个体的活体瘦肉率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1),基因型AA个体的活体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1)。经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建议选择MYST2基因中含有AA基因型的个体作为种畜,可以极显著提高大白猪后代的瘦肉率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349.
加快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武长枣品种区域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只要保证其优良的果实品质,加大市场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灵武长枣一定会在水果市场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350.
腐烂茎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新病害, 了解腐烂茎线虫的侵染规律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法, 在苗期接种腐烂茎线虫, 研究该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及危害程度。结果显示, 在发芽-幼苗期(播种0 ~ 75 d), 母薯先受到腐烂茎线虫侵染; 在发棵期(播种75 ~ 90 d), 母薯和匍匐茎均检测到腐烂茎线虫; 在结薯期到成熟期(播种90 ~ 105 d), 线虫开始危害新生块茎, 随着块茎膨大危害逐渐加重。在马铃薯成熟期, 症状表现最明显, 新生块茎中线虫数量最多, 可达767.67条/g。不同时期的接种试验表明, 在匍匐茎形成期(播种后70 d)接种, 马铃薯受害最为严重, 发病率达100%, 块茎中线虫密度最高, 达到99.32条/g, 且块茎鲜重最低, 为14.02 g/个。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适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