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以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获取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黄莺(Solidagocanadensis)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3种外来植物的提取物。选择白菜、甘蓝两种蔬菜种子作为供试种子。用乙醇将提取物稀释为1倍、5倍、10倍3个不同浓度梯度,在室内观察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提取物对白菜和甘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来植物提取物对两种蔬菜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紫茎泽兰对两种蔬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黄莺次之,蓖麻抑制率最低。  相似文献   
52.
玉米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于2002-2006年对893份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自交系材料有42份,占鉴定自交系材料总数的20.5%。其中,表现高抗丝黑穗病的有917、P12等14份材料,表现抗病的有91黄1、兴79等7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6116、9238等21份材料。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其他资源材料有12份,占鉴定其他资源材料总数的1.7%。其中,表现高抗的有3份,抗病的有4份,中抗的有5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阿育魏果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的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超声法提取阿育魏果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0.378%,相对标准偏差为2.38%(n=3)。最优工艺如下:时间为15 min,功率为150 W,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70%。上述4个因素对阿育魏果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结论]超声提取阿育魏果中总黄酮快速且高效;紫外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度较高,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54.
利用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种薯后播种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药剂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出苗后60 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防效较高,卵块孵化率较低,死亡率在61.1%以上,防效达57.3%,孵化率为36%,这有利于降低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出苗后60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物活性和防效较低,卵块孵化率较高,死亡率在12.5%以下,防效为37.1%,孵化率为64.6%,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5.
2004年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1991年定植的思茅松人工试验林林木的木材早晚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进行了测试分析。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径向变异均呈现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的变异规律。为思茅松人工林用材林的定向培育及林木木材质早期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刘永刚  刘云彩  冯弦  孟梦  付强  张荃  张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82-18983,18986
综述了思茅松人工林在遗传改良、立地选择、整地、密度、病虫害控制、林地地力维护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成效,并针对思茅松人工林生产率和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茅松人工林经营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7.
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测试了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20 mL高巧+42 mL立克秀)/100 kg种子(商品量)拌种包衣,可显著提高皮燕麦的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对皮燕麦、裸燕麦红叶病的防效分别达84.97%和47.87%,皮燕麦、裸燕麦的增产率分别达60.43%和48.96%。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旨在探讨2种剂型(粉状和颗粒状)植酸酶对产蛋高峰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质量的影响.选取1 440只30周龄产蛋高峰期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处理Ⅰ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为负对照组,在试验期的第1~5周在正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降低钙和有效磷水平至3.23%和0.24%,而在试验期的第6~10周则降至3.23%和0.19%.处理Ⅲ在处理Ⅱ的基础上添加粉状植酸酶(300 U/kg),处理Ⅳ在处理Ⅱ的基础上添加颗粒状植酸酶(300 U/kg).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低磷饲粮显著降低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胫骨灰分含量(P<0.05),提高后期破蛋率(P<0.05),对日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品质等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种植酸酶均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胫骨灰分含量(P<0.01),但2种植酸酶之间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品质等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粉状植酸酶能显著提高灰分中磷的含量(P<0.05),添加颗粒状植酸酶显著降低了后期破蛋率(P<0.05).由此可知,在低磷蛋鸡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和胫骨灰分含量,对蛋品质的影响不显著.2种剂型的植酸酶对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质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60.
 通过样地实测生物量和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植物碳索含量,研究了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的分配特征及随林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林龄为3-5、6-10、11 -20和21 -30 a思茅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20.15 ±3.09)、(27. 24 ±2.25)、(94. 89 ±9. 90)和147. 58 t/hm2。随林齡增长,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分的碳密度显著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密度有所减少。林分、乔木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用逻辑斯蒂模型可实现良好拟合,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拟合效果差。2)林龄为3-5、6-10、11 -20和263思茅松人工林的年均固碳量分别为(4. 92 ±0.63)、(3. 52 ±0.25〉、(6. 44 ±0.30)和5. 68 t/(hm2·a)0乔木层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存在显著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年均固碳请与林龄存在显著负相关,林分年均固碳量与林龄呈较弱的正相关。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的关系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灌木层年均固碳量和林龄关系以Gauss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林分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的拟合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