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87~1990年在长海县獐子岛近海水域,采用人工培育的平均壳长为20mm(12~34mm)的幼鲍进行底播,3周年后,平均壳长达77.5mm,平均体重达64.7g,成活率为46.9%。试验证明,底播幼鲍的规格与其成活率密切相关,适宜规格为壳长20~25mm,最小规格为18mm。讨论了回捕率的调查方法,以及幼鲍底播规格与中间育成在时间上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2.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中国奶牛、肉牛选育改良现状及基本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奶牛、肉牛选育改良现状的调研分析,针对我国奶牛、肉牛选育改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引进德国弗莱维赫改良我国地方牛为例,提出了我国奶牛、肉牛选育改良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84.
牛GDF5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了解生长分化因子5(GDF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比对,扩增了牛GDF5基因5′侧翼区,并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及测序比对,确定了2043bp的启动子序列。同时综合考虑已经证实的人GDF5基因启动子结构及应用启动子在线分析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牛GDF5基因5′侧翼区没有CpG岛,序列比对发现,牛和人GDF5基因启动子区域同源性为78%;牛GDF5基因启动子没有TATAbox或CAATbox结构,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359bp位置,其潜在的转录因子有AML-la,Ap-1,AmL-la,CdxA,SRY,CdxA,TATA,AmL-la,GTATA-1,MZF1,CdxA,Nkx-2,CdxA,S8和SRY,其中Ap-1,AmL-la,SRY,Nkx-2,S8和SRY高度保守,与人的序列完全一致;推测发现牛GDF5基因启动子-457至-423bp序列中的GT重复序列可以增强启动子的活性,且最小增强子处于-458和-377bp之间。研究结果推测判定了牛GDF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结合位点、活性序列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以后深入研究GDF5基因在牛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发一种适于真空包装预制牛肉的复合保鲜剂,并探索其在真空包装条件下的保鲜效果,为预制牛肉制品及其他肉类制品保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梨酸钾、双乙酸钠和Nisin为保鲜剂,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标菌,通过抑菌试验研究其抑菌效果,再以中心组合法建立以预制牛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新鲜度品质评价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3类保鲜剂复配结合真空包装对预制牛肉新鲜度的影响,并对保鲜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山梨酸钾、双乙酸钠和Nisin的抑菌效果与其质量浓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当三者质量浓度分别大于1.0,8.0和0.7mg/mL时,抑菌效果即进入平台期,此时增加保鲜剂质量浓度对2种指示菌抑菌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保鲜剂对不同种类细菌具有选择性抑制,山梨酸钾和Nis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P0.05),而双乙酸钠则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回归模型表明,复配保鲜剂对预制牛肉TVB-N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影响顺序为山梨酸钾双乙酸钠Nisin,但其对预制牛肉制品TBA值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优化得到复配保鲜剂最优配方为山梨酸钾1.50mg/mL、双乙酸钠9.90mg/mL和Nisin 0.10mg/mL,该复配保鲜剂处理后的预制牛肉经真空包装,得到菌落总数为6.09×105 CFU/g,且4℃冷藏7d仍保持一级鲜度。【结论】成功筛选出了一种针对真空包装预制牛肉冷藏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86.
以小麦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的燕麦—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燕麦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燕麦全粉—小麦粉混合粉和燕麦精粉—小麦粉混合粉的吸水率均呈增大趋势,稳定时间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在燕麦粉质量分数为5%~40%,随着燕麦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形成时间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弱化度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87.
化学药剂敌力脱与拮抗细菌协同作用防治梨轮纹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连云港、高邮三地的梨园采样,分离得到梨轮纹病病原菌25株及871个细菌分离物,25株病原菌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菌株N-BG-L5的致病力最强;871细菌分离物拮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sf628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性,抑菌圈直径达45mm。常见26种化学药剂对梨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敌力脱能有效抑制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EC50值为0.1522mg·L-1。将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进行复配,结果表明配比为1∶3、1∶2、1∶1、2∶1时增效比均大于1.5,2种单剂复配后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3时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强,增效比为2.942。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配比为3∶1时,增效比为1.071,2种单剂复配后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8.
采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孕穗期接种3个不同致病型的细菌性条斑病菌,鉴定13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感性,并使用6个鉴别品种测定江苏徐淮地区8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粳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常规稻和杂交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将供试菌株区分为8个致病型,大多数菌株和鉴别品种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鉴别品种存在强互作关系;第1致病型的菌株致病力强,6个鉴别品种均呈感病反应,并占供试菌株总数的40.2%.  相似文献   
89.
表面活性剂对生物农药纹曲宁抑菌活性和防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纹曲宁分别与9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组合混用,通过测定制剂中的活菌含量和制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活性,筛选出5种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的表面活性剂组合A、B、C、D和E。纹曲宁分别与这5种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0∶3混配后,降低了药剂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在1∶500倍的稀释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和超过了临界胶束浓度,增加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水稻表面的滞留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纹曲宁中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后,能提高纹曲宁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0.
利用生物柴油制取甲醇柴油微乳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甲醇柴油的互溶性问题是甲醇代用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生物柴油为主要助溶剂,研究了柴油和甲醇的互溶性以及生物柴油的含量对甲醇柴油互溶性的影响和微乳化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生物柴油作为微乳化剂的效果不明显,但与油酸、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制成复合表面活性剂时的微乳化效果较好;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共溶区的面积也增加,但当甲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再增加生物柴油的含量,共溶区的面积也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