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栗绛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绛蚧KermesnawaiKuwana属同翅目 ,绛蚧科 ,绛蚧属 ,俗称球坚蚧 ,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板栗产区。在湖北为首次报道 ,近年在湖北省板栗产区时有暴发成灾 ,成为主要害虫。 1999— 2 0 0 1年 ,在大悟县由轻度发生发展到暴发成灾。它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板栗 1~ 2年生枝条上刺吸汁液 ,致使枝干枯死 ,树势衰退 ,造成板栗严重减产 ,大发生年份可使板栗绝收。笔者于1999— 2 0 0 0年在湖北省大悟县对栗绛蚧进行初步观察和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生物学特性观察   1999— 2 0 0 0年 3— 5月每 10天…  相似文献   
22.
人朊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血液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克隆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基因Prnp户的开放阅读框(ORF),与pMD -18T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JM109,用Blast软件比较重组质粒序列,结果表明获得的人Prnp的ORF与Genbank登录的相应核苷酸序列最高同源性为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8%,将编码人成熟PrP的基因定向克隆到 pET-30a(+)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ET-homPrP转化E.coli BL21(DE3),在37℃下用1.0 mmol/L 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20%~25%.用Ni-NTA 树脂亲和层析纯化了表达产物.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被抗PrP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因此,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人成熟PrP融合蛋白可以作为制备PrP抗体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23.
栗瘿蜂 1年发生 1代 ,以初龄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 ,翌年树液流动时开始为害 ,被害芽 4月上旬形成虫瘿 ;5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 ,6月上旬为成虫脱瘤高峰期。在我市栗瘿蜂约 10年暴发 1次 ,大发生时可持续 2~ 3年 ,然后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消长的主导因子是寄生性天敌 ,中华长尾小蜂是主要天敌种群 ,益害比可作为预测栗瘿蜂发生和防治的指标。对栗瘿蜂的防治 ,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利用化学防治调控益害比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证明 :物候期多小孔计量树干注药法 ,能有效、安全、经济地控制栗瘿蜂的大发生 ,是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的必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4.
利用PCR方法获得副猪嗜血杆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luxS)基因全长DNA,将PCR纯化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E.coil DH5α菌株,重组阳性质粒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三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510bp,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5株菌株luxS基因完整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均在70%以上。用ExPAsy软件包预测了推导蛋白的特性,运用Swiss-PDB viewer软件的SWISS-Model处理器,并利用同源建模的思想建立HPS-luxS的三维结构。拉马钱德兰图证明,构建的luxS蛋白的空间结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5.
本实验室已制备出多株针对牛叠朊的单克隆抗体,为充分鉴定这些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通过基因克隆表达的策略获取牛叠朊基因缺失突变体的重组蛋白,以期为单克隆抗体的表位鉴定提供物质材料。经过对牛成熟叠朊编码基因及预测蛋白结构特征的分析,设计表达9个缺失突变体的引物。以PCR扩增出叠朊基因的缺失突变体,与pET-30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DH5α中,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JM109和E.coli BL21表达宿主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以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表达量和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9个牛叠朊编码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IPTG的诱导表达,其中有6个缺失突变体被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这为其单克隆抗体表位的进一步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6.
鱼网是淡水养殖捕捞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其染色、保管、补网技术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鱼网的使用年限和生产成本。现将鱼网的染色、保管、补网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苏氏圆腹[鱼芒]又称淡水鲨鱼、八珍鱼、巴丁鱼等,隶属于[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共15个种。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我国引进的品种有体色蓝白相间和红白相间两种,前者称蓝鲨,后者称红鲨,现国际市场需要的是蓝鲨,以加工成冻片出口。  相似文献   
28.
闽西北山区是我国的南方重点林区,具有森林茂盛、水质优良、水量充沛、温度适宜(欧鳗可全年摄食生长,尤其适合安全渡夏)等优势,为养鳗业的快速发展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山区养鳗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局面。然而养鳗业毕竟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如何使养鳗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我们水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课题。为此,笔者经多年从事养鳗业的实践,并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愚见.以单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9.
栗瘿蜂在一定的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人工保护利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提高栗园益害比达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30.
和田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任务,经过努力,提前两年完成。被林业部领导誉之为“和田的防护林”。1984年8月在和田召开的“三北”灌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