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选择 AIV NP基因为目的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筛选出最佳的 RT-PCR扩增条件 ,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两株 A型禽流感病毒的部分 NP基因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两株来源于不同禽类的 AIV的NP基因同源率高达 92 %。AIV NP基因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质量及产品的安全性。[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浓缩菌液,用不同浓度甲醛溶液经不同灭活时间、灭活温度进行了灭活和脱毒试验。[结果]大肠埃希氏菌培养物在37~38℃条件下用0.4%的甲醛溶液灭活48h,可以使细菌全部灭活;C型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物在37~38℃,采用0.5%~0.8%的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和脱毒7~14d,或者采用2次灭活和脱毒方法,7d可以达到完全灭活和脱毒。[结论]在37~38℃条件下,用0.4%的甲醛溶液对大肠埃希氏菌培养物灭活和采用0.5%~0.8%的甲醛溶液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灭活和脱毒,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分离株细胞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为了探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分离获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所需的最佳条件分别为:营养液最佳血清含量为10%;最佳pH值为7.2~7.4;细胞最佳培养密度为105~2×105/mL;病毒增殖的最佳接毒量为8×103TCID50/mL;病毒增殖的最佳吸附时间为37℃,60 m in;最佳收毒时间为接毒后60~84 h;病毒最佳冻融次数为反复冻融3次。  相似文献   
24.
为了摸清引起湖北某猪场3日龄内仔猪以出血性下痢、死亡率高的疾病病因,经病料涂片镜检、培养基接种、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诊断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该菌厌气肉肝汤培养物上清0.001 m L可引起小鼠全部死亡,具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25.
用克隆株NDV4HB92接种鸡胚,制备5批活疫苗,经无菌检验合格后用于试验。安全试验表明:用10倍使用量含毒胚液,接种7日龄雏鸡,无不良反应;疫苗最小免疫量试验表明,用104EID500.1mL免疫18日龄易感雏鸡,14d后攻毒保护力达9/10以上;免疫持续期试验证明,用106EID50免疫18日龄易感雏鸡,有效抗体(HI≥1∶16)可持续4个月以上;保存期试验证明:湿苗-15℃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4~8℃保存为4个月。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该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进行毒素致死性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在厌气肉肝汤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生化特性与魏氏梭菌一致;该菌在厌气肉肝汤中培养物的上清液0.0001ml静脉注射可致小鼠100%死亡,0.2ml静脉注射可使家兔全部死亡;免疫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制备成疫苗后免疫家兔,攻毒保护率可达75%。[结论]C型魏氏梭菌C59-2毒株适合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27.
对采自湖北省内16家规模化养猪场的650份组织样品分别进行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除PCV4未检出阳性外,PCV1、PCV2、PCV3、PEDV单一感染的样品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28.
根据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Whe株非结构蛋白质1(NS1)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PCR从实验室保藏JEV Whe株中克隆NS1全长序列,并将其插入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NS1-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经IPTG诱导,得到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质His-NS1。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质分子量为46ku,大量表达于上清中。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His-NS1蛋白质,经Western-blot检测,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JEV NS1的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该研究利用纯化后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E-Ⅲ抗原域蛋白,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7.5 μg/mL,血清抗体稀释度为1∶4,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5 000,封闭液和稀释液用含0.4% BSA的PBST.采用该方法对1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商品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达到90.00%.因此,该研究建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0.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不仅是重要的黏膜免疫原,而且作为佐剂在黏膜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了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LTB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KG原核表达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KG-LTB,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克隆的LTB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LTB分子量约为35kDa,并具有免疫反应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LTB蛋白黏膜免疫原性和黏膜佐剂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