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猪瘟病毒野毒株荧光RT-PCR检测方法、猪圆环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对2019年3~10月采自湖北省内15家养猪场的480份组织样品分别进行CSFV、PCV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CSFV、PCV1、PCV2或PCV3单一感染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0.83%、0.42%、2.71%和1.04%;双重感染中CSFV+PCV1阳性率为0.21%,CSFV+PCV2阳性率为1.67%,CSFV+PCV3阳性率为0.83%,PCV1+PCV2阳性率为8.33%,PCV2+PCV3阳性率为19.38%,PCV3+PCV1阳性率为2.92%;多重感染中CSFV+PCV1+PCV2阳性率为0.21%,CSFV+PCV2+PCV3阳性率为0.63%,CSFV+PCV1+PCV3阳性率为0.00%,PCV1+PCV2+PCV3阳性率1.88%,CSFV+PCV1+PCV2+PCV3阳性率为0.83%。表明湖北省内CSFV、PCV流行较广,且多以混合感染方式流行,其中以PCV2+PCV3阳性率最高,达19.38%。兽医工作者今后应重点关注不同病原间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2.
该文就人工合成药和中草药对白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述。药物对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药物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滴度的抗全和延长抗体的产生时间;药物对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73.
猪病已成为制约湖北省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主要特点表现为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危害不断增大,呈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威胁也逐渐加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有抬头的趋势。为此,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树立科学的防疫观念、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制定合适的保健方案,以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4.
免疫雏鸭暴发鸭传染性肝炎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5.
1997年5月上旬,江夏区某个体养鸡户,购进1日龄艾维茵肉鸡1000羽.3日龄时开始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日死亡数达100只左右.5日龄时来本所诊断,已死亡雏鸡400多只,还有大批雏鸡表现出临床症状,死亡率达40%,经诊断为烟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76.
广西栽培的草本油料有花生、芝麻、油菜。全区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约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44%,其中花生的播种面积最大,据1985年统计,花生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88.21%,总产量占96.49%,花生生产的兴衰,左右着全区油料生产的形势,为此,抓好花生生产是提高我区油料生产的关键。 一、广西花生生产的回顾 解放40年来,广西花生生产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徘徊、发展三个阶段。 1、恢复发展阶段。解放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奖售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扩大了种植面  相似文献   
77.
两种稻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测定了桂林、安庆和东台 3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对 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并分析了两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年度间和地区间 ,其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而药剂间的差异显著。吡虫啉和醚菊酯是毒力最高的两个药剂 ,但吡虫啉的个体一致性较差 ,明显低于醚菊酯。合理利用这两个药剂 ,可以作为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延缓抗性发展和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良策。  相似文献   
78.
葡萄糖抑制的分裂蛋白A(GidA)是一种tRNA修饰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非常保守,参与对tRNA的摇摆碱基尿嘧啶进行修饰,然后解码以腺嘌呤或鸟嘌呤结尾的密码子。GidA的这种修饰作用对蛋白质的精确解码和高效翻译至关重要。近年来,对GidA在细胞中的功能研究较多,发现GidA不仅调控细胞的形态还与致病性密切相关,而该蛋白在人类中的同源蛋白MTO1的突变与心肌病变、呼吸障碍、癫痫等多种疾病相关。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GidA功能与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生物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评价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繁殖力和生存力的长期影响。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42.41 mg/L和396.46 mg/L,吡虫啉毒力约是吡蚜酮毒力的9.35倍。通过建立褐飞虱在吡虫啉和吡蚜酮亚致死剂量(LC30)作用下的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在两种药剂处理下生物适合度都有所下降,分别为对照试虫的83.8%和8.4%。吡虫啉处理试虫仅羽化率明显低于对照,而吡蚜酮处理试虫的羽化率、雌虫比例、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各参数都明显下降。亚致死剂量的吡蚜酮使褐飞虱日产卵节律和卵孵化高峰都有所推迟,这可能是吡蚜酮对褐飞虱产生取食抑制作用进而导致其生殖器官发育缓慢造成的。  相似文献   
80.
猪γ干扰素的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有丝分裂原刀豆素(ConA)诱导的长白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猪γ干扰素的成熟肽基因(mPolFN-γ),并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mPoIFN-γ.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