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试验表明,棉田膜下滴灌施肥,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大,可以随水移动到耕层湿润峰的各个部位,而磷肥易被土壤固定,主要集中分布在0~10cm表层,向下层移动量较小。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7 77%~53 15%,与常规施肥相比提高显著;磷肥当季利用率为18 73%~26 33%,其中磷肥采用基施配合滴施肥料当季利用率最高,比全部基施或全部滴施提高3 87~4 66个百分点;在生产中氮肥全部采用滴施是可行的,而磷肥应坚持基施为主、滴施为辅的施肥原则,基滴肥比例应根据土壤情况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32.
2006年2月12日,元宵节,河南古城许昌热闹非凡,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来庆祝新春的到来。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时,一条警情传到了许昌市公安局:由于游人过多,西湖公园原本容纳2~3万人的空间却涌入了4万多人,西湖公园人满为患,随时可能发生事故。警情就是命令,许昌市  相似文献   
33.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节水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作物根系区域局部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采取膜下滴灌技术,中低产田可增产30%,节约肥料34%~40%,节水50%以上,提高土地使用率4%~6%,抑制土壤盐渍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滴灌棉田土壤水肥运移分布及施  相似文献   
34.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产生抗性情况,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来自黑龙江省8个县(市)的32个恶苗病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确定敏感基线值为0.068 9μg·m L-1,有15.63%供试菌株为低抗菌株,3.12%为中抗菌株,没有检测到高抗菌株,表明黑龙江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已经产生抗性菌株。比较了抗性菌株JMS-3和敏感菌株NH-1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抗性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抗性菌株JMS-3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NH-1,敏感菌株NH-1最适pH为7,抗性菌株JMS-3最适pH为6,敏感菌株NH-1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抗性菌株JMS-3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35.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交后代及亲本,分析其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和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或降低杂种后代的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速度,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变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大小;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含量较高的后代要早,而淀粉分支酶活性达到峰值时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36.
以111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对玉米雄穗主轴长、穗上节间长、株高、穗长与穗颈长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讨各性状对穗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颈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68%.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与穗颈长以及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调查性状与穗颈长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上第5节间>第4节间>第3节间>株高>第2节间>第1节间>雄穗主轴长>穗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株高对穗颈长有较大的正向直接影响;穗长对穗颈长影响不明显;穗上第1节间、第2节间对穗颈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小的负值.对穗颈长作用最大的是穗上第5节间(r=0.71**,p=0.531 1),其次分别为第3节间(r=0.65**,p=0.287 3),株高(r=0.57**,p=0.227 8).为了获得穗颈长较长的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较长,株高较高的品种,同时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黄萎病病害的关系,为棉秆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棉花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棉秆移除(NPK)和棉秆还田(NPKS)为对照,采用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秆移除基础上施用常量棉秆炭(22.50 t/hm2,NPKB1)和增量棉秆炭(45.00 t/hm2,NPKB2)条件下,新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理化性质和黄萎病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理化性质有显著相关性。经过2年的2%棉秆炭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真菌NPKS和NPKB2处理OTU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15.63%和46.25%(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1.81%和65.40%。不同用量棉秆炭对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数量的影响较大,但菌根真菌数量降低。NPKB2处理土壤中GibberellaFusariumVerticillium等病原真菌数量较NPK处理显著降低。施用棉秆炭显著增加了棉花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的含量,而速效磷的含量则降低;对pH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RDA分析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是影响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素。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Verticillium数量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棉秆炭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NPK处理相比,增量棉秆炭Verticillium数量显著降低了63.83%。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结论】施用棉秆炭降低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减少了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增加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虽然没有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但有缓解病害发病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为提高白及种子育苗效率,通过组培后炼苗、催芽后直播和经特殊处理后直接撒播育苗方式,观察发芽率、成苗率、统计劳动耗时,确定合理经济的白及种子处理方式和育苗方法。结果显示,组培方式育苗综合成苗率不足60%,劳动耗时多;直播育苗综合成苗率均达到70%以上。白及种子特殊处理后大棚撒播具备劳动耗时少,成苗率高,可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39.
刘洪亮  赵风梅  黄琴 《中国棉花》2010,37(12):22-23
在常规滴灌施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地福来"生物肥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提高伏桃比例,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增产3%~14%,并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40.
通过设计斜插高光效栽培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旨在探讨高光效栽培的效果和最佳的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行向为磁南偏西23.5°,栽培密度为30 cm(行距)×12 cm(穴距)时产量最高,为561 kg/667 m2,增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