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8篇
  16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10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蛋白产生与积累是植物体应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大量PR蛋白被鉴定,根据它们的结构,亲源关系和生物活性,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PR10蛋白具有核酸酶相似结构,一般为分子量16~19kD的酸性蛋白。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些PR10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和体外抗菌活性,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R10蛋白的生理功能、基因结构、表达调控及其与植物抗病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展望其在植物抗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城西川流域社会自然条件、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坝系建设潜力、减沙目标、淤地目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流域坝系建设的规模为:骨干坝14座、中小型淤地坝8座、48座,骨干坝与淤地坝配置比例为1∶4。根据建设规模提出该流域工程布局的原则、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论述了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行人机结合混合式英语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了研究水源地上游林地产流及其氮磷运移规律,采用人工模拟次降雨试验方法,选择鲁中南山区泰安市黄前水库上游药乡小流域赤松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对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其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次降雨条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径流量低于荒草地,而荒草地壤中流量低于赤松林地,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入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随着降雨的进行,赤松林地和荒草地地表径流产流量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壤中流产流时间比地表径流晚,径流量较平稳。(2)次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全氮(TN)流失量呈现初期输出浓度较高,随降雨的进行,输出浓度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壤中流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TN流失量与输出浓度呈正相关。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TN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3)次降雨条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全磷(TP)的输出浓度与流失量呈正相关;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4)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前期降雨TN、TP总流失量均低于次降雨的;次降雨TN总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1倍;次降雨TP总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5倍。同时,次降雨赤松林地TN、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因此,与荒草地相比,赤松林地具有较好的调控氮磷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未接种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Al^3+)处理(0、0.2、0.4、0.8和1.2 mmol·L^-1)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揭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对Al^3+的适应机制,为减轻马尾松苗木铝毒害现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对氮(N)、磷(P)、钾(K)的吸收能力均优于不接种的马尾松苗。马尾松幼苗苗高、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生长随着Al^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随着Al^3+浓度的逐渐增大,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的N、P、K含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根、茎、叶中Al^3+含量的分配为根>茎>叶。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通过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结构,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特别是根系的生长,以及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根系吸收Al^3+,提高了马尾松幼苗的耐铝能力。  相似文献   
107.
百年公园见证城市的发展变迁,留存着城市的记忆,是一座植物的博物馆,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文章以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景观改造为例,探讨如何让城市与百年公园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重组SPLUNC1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将6只巴什拜羊分为A组,18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D组,对实验羊人工感染MO后第5 d,C组气管注射巴什拜羊重组SPLUNC1蛋白、D组气管注射盘羊杂交羊重组SPLUNC1蛋白,每天150μg/只;A、B组每天气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羊血清中MO抗体水平以及IL-8、IL-12、IL-13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前所有实验羊MO抗体均为阴性,感染后第14 d所有实验羊MO抗体均为阳性;IL-8水平在感染后第14 d~21 d,A、C、D组极显著和显著地低于B组(p0.01;p0.05;p0.01)。IL-12水平在感染后第14 d,A、C和D组极显著和显著地低于B组(p0.01;p0.05;p0.01),第21 d时,A、C和D组极显著低于B组(p0.01)。IL-13水平在感染后第5 d,A组显著低于B、C和D组(p0.05),在第7 d~21 d,A、C、D组显著和极显著低于B组(p0.05;p0.01;p0.01)。实验数据表明重组SPLUNC1蛋白对盘羊杂交羊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进一步验证微生态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在中试规模的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开展本次试验。选择(28±2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50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培养物)。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微生态培养物可明显提高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并且显著降低腹泻率,与抗生素表现出等效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微生态培养物取代抗生素作为生长肥育猪的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当地农民对湿地利用认识不足,耕作粗放,栽培模式单一,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可利用湿地的最大效益这一问题,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毛节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农民充分利用湿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提供一条新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