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花粉可育率提高百分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在2个试验组内进行内源激素含量的多重比较,BNS和BNS366与矮抗58和郑麦366内源激素含量-∆(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激素含量提高百分率)存在差异,对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BNS和BNS366不育株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存在特征性变化。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在四分体期(BNS)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366)叶片中不足,在单核中位期(BNS)和单核靠边期(BNS366)花药中不足,在二核期花药中盈余;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在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花药中不足;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分别在四分体期幼穗中存在偏低倾向(BNS)或确定存在不足(BNS366)现象;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含量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单核靠边期(BNS)或单核中位期(BNS366)和三核期叶片中不足,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或四分体期幼穗(BNS366)中不足,在单核靠边期花药中不足。【结论】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单核靠边期之前,BNS和BNS366中IAA、GA和ABA的含量不足,尤其是MeJA的含量不足,可能促进了二者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自然封育对毛竹Phllostachys edulis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评价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不同封育年限(10、20、30 a)和常规经营(对照)的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  自然封育提高了毛竹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毛竹林凋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分别增加了85.7%~300.7%,92.0%~402.8%,87.7%~377.6%(P<0.05)。自然封育后毛竹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表层(0~3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毛竹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自然封育20 a后表层(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比常规经营显著提高了18.1%~33.2%(P<0.05)。  结论  自然封育能显著提高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表层土壤的持水效能,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图4表4参25  相似文献   
43.
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科技部启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一时间,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试验田里的无数次探索,承载了人们“绿色农田、放心菜园”的殷殷期盼。  相似文献   
44.
为了充分发挥黄瓜雌性系在育种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其杂交效率高、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的特性,经过多年实践,在根据气候条件安排父母本播期、父本诱雄、母本除花、田间管理、采种储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高效的黄瓜制种技术,为选育高产优质的黄瓜新品种、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讨不同甜瓜种质资源叶部SPAD值分布,以210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分析了甜瓜开花期和坐果期叶部SPAD值的变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部SPAD值野生甜瓜最大,其次为厚皮甜瓜、薄皮甜瓜;坐果期厚皮甜瓜叶部SPAD值最大,叶部SPAD值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开花期与坐果期叶部SPAD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叶部SPAD值随着叶位升高而增加,中部叶位L14的叶部SPAD值最大,且变异系数最小,可作为甜瓜叶部SPAD值的测定叶位。基于种质的SPAD值、种质类型及来源,210份甜瓜种质可聚为4类,各类SPAD值分布范围出现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47.
朝阳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栽植梨树,但长期以来梨树品种结构不合理,尤其晚熟品种少.为丰富适应当地栽培的晚熟梨品种,我们于2003年春从黑龙江省农科院引进'晚香梨'200株,经过5年的试栽观察,表现良好,抗寒力强(在朝阳地区可安全越冬),部分质量指标优于原产地,且丰产稳产、品质好、耐贮藏.……  相似文献   
48.
韩靖玲  佘花娣  李贺  刘海英 《蔬菜》2023,5(5):61-63
菜豆新品种“碧绿1号”是由品种“新老来少”(唐山古冶区蔬菜试验场)的变异株系通过系统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植株蔓生,长势较强,叶片墨绿色,花白色,鲜荚绿色,扁条形,荚长15~20cm、宽1.3~1.7cm、厚0.35~0.61cm,每荚豆平均6.8粒;每穴平均结荚数11.43个;单荚质量10.2~17.4g,平均13.82g;肉质脆嫩,含纤维少,品味佳;强耐低温,高抗碳疽病和枯萎病。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49.
薄皮甜瓜糖酸含量及其与果实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与薄皮甜瓜糖酸含量相关的性状指标,对不同来源的18份薄皮甜瓜种质的糖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糖酸含量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间糖酸组分含量差异显著,总体上梨瓜和香瓜变种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较高,总糖含量一般在40.00 g/kg以上,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较低,总酸含量低于1.30 g/kg;泡瓜和酸瓜变种糖组分含量低而酸组分含量高,其总糖含量低于20.00 g/kg,总酸含量高于1.70 g/kg。不同甜瓜种质的果糖、葡萄糖和苹果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50.00%、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60,种质间差异明显,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总酸含量与单果鲜质量、果纵径的关联度较大,总糖含量、糖酸比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50.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亲本和杂种后代超亲变异系,比较分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GS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和基因碱基序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可获得超亲变异系,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基因型紧密相关;灌浆过程中籽粒G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GS活性密切相关,而且籽粒GS活性也能产生超亲变异;在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亲本及超亲变异系籽粒GS1.3和GS2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浆进程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到抽穗后15~20d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GS1.3和GS2基因mRNA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GS基因mRNA表达量高的基因型籽粒蛋白质含量也高,而且超亲表达;尽管不同品种GS1.3和GS2基因碱基序列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品种水稻GS1.3和GS2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个别碱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在基因分离和稳定过程中通过碱基的替换仍然能发生碱基的随机性变化及三联体密码和氨基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