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81.
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学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生物分子识别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解决了仪器分析检测成本昂贵、技术要求高、耗时多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一种来自牙源性上皮的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口腔肿瘤的1%.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易复发,虽然大多在形态和临床上是良性的,但是可以引起广泛的局部破坏、复发和转移[1].本文报道了1例犬牙龈成釉细胞瘤,总结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就相关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3.
刘爱玲 《蚕桑通报》2012,43(3):54-55
小蚕共育是促进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减少感染病原的机会,为大蚕饲养提供保证,是实现蚕茧优质高产稳产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可是最近几年生产中,很多蚕农小蚕共育技术不到位,影响蚕的发育。要养好小蚕,消毒防病是基础,补催青是关键,精心饲养是保证。  相似文献   
84.
近几年,射阳县蚕桑技术部门根据桑树生长发育和养蚕不同时期,对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流行规律和防控技术作了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防治优势,提高防治效果,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85.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业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86.
<正>蚕桑业是射阳县农业的十大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壮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全省桑园面积不断下滑、发种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射阳桑园面积和发种量近几年仍以每年5%左右的平均速度递增。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000 hm2。2014年饲养蚕种17.01万张,生产蚕茧6250 t,在大农业结构比例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蚕老年化以及户均规模的不断扩大,蚕桑生产也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蚕病的发生蔓延,已严重威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霉菌毒素污染的超饲养日粮中添加脱霉剂对朗德鹅产肝脏性能、肝抗氧化性及死淘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试验组,对照组1饲喂无霉菌毒素污染超饲养日粮;对照组2饲喂霉菌毒素污染超饲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0.2%复合脱霉剂的霉菌毒素污染超饲日粮,试验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鹅的鲜重比和肝体比对照组2分别提高了33.9%和24.1%;比对照组1分别提高了1.92%和1.73%。试验组鹅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比对照组1和2分别提高了15.2%和30.1%;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1和2降低了8.5%和43.7%。试验组朗没有出现死亡情况,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死亡率分别为2%和31%。试验表明在朗德鹅霉菌毒素污染超饲养日粮中添加复合脱霉剂可以显著提高产肝性能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基础培训效果,基于Kirkpatrick培训效果评估理论,从反应层和学习层两个方面,构建了CFETPV项目基础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以第五期CFETPV项目基础培训为例,运用SurveyMonkey在线调查工具对学员的反应评价、培训前后7项兽医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项目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Excel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层评估方面,学员对培训项目的综合满意度为81%(比较满意);学习层评估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对7项兽医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度均显著提升(P<0.01)。基础培训经过多年发展,为培养具有流行病学技能的兽医人才搭建了权威平台,培训效果显著。建议项目组织方继续总结经验,跟踪评估,查找不足,促进培训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水稻OsWAX2-1基因的功能,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日本晴为材料,利用OsWAX2-1基因过表达及RNAi载体进行了遗传转化,并以PCR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具有Hyg抗性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OsWAX2-1基因及RNAi片段均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RT-PCR检测到转OsWAX2-1基因在T1代转基因水稻中有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为进一步研究OsWAX2-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2010—2018年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V)2年期核心培训已举办4期,培养了来自28个省区的流行病学技术骨干81名,创新性建设了以基础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区域流行病学培训、大学师资培训、国内导师培训为有益补充的“1+5”培训模式。本文阐述了CFETPV项目的培养模式来源、组织管理及项目的发展探索,分析了其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模式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成果。项目基本实现了培养一批高级兽医流行病学人才,打造一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队伍的基本目标,但仍需要在建立长期运行机制、本土化案例开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