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1篇
  51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81.
进入“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持续深入推进。文章立足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提出注重管理政策学习、强化农业问题研究、做好重大项目储备、积极推荐重大科技选题、做好项目申报服务、组织协同创新、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建议,为规范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计划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82.
383.
【目的】明确洋竹草(Callisia repen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洋竹草分别在干旱 170、180、190、200 和 210 d 时的水分变化及生理响应进行研究。【结果】(1)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洋竹草盖度从 170 d 时的 35. 2% 下降到 210 d 时的 10. 3%,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并伴随叶片萎蔫、叶片边缘卷缩、叶片颜色变淡等叶片形态的改变。(2)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叶片含水量从 170 d 时的 18. 1% 下降到 210 d 时的 16. 6%,叶绿素 a 含量从 170 d 时的 0. 55 mg/g 下降到 210 d 时的 0. 25 mg/g,叶绿素 b 含量从 170 d 时的 0. 30 mg/g 下降到 190 d 时的 0. 20 mg/g,均达到显著差异(P<0. 05)。而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则逐步上升,其中脯氨酸含量从 170 d 时的 7. 29 μg/g 上升到 210 d 时的 9. 03 μg/g,可溶性糖含量则从 170 d 时的 3. 48 μg/g 上升到 210 d 时的 4. 87 μg/g。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则呈现不规则变化,但 200 d(44. 34%)和 210 d (43. 94%)时的电导率均显著于 170 d(38. 30%)和 180 d(37. 74%)。(3)复水试验表明,干旱 170、180、 190、200 d 时,洋竹草的存活率均高达 100%,干旱 210 d 时存活率达 77. 78%。【结论】洋竹草可通过自身形态与生理机制的调节来提高抗旱性,耐干旱胁迫的时间超过 210 d。本研究为洋竹草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及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认识洋竹草的抗旱性和指导洋竹草屋顶绿化应用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84.
连作秸秆还田下玉米氮素积累与氮肥替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然而焚烧弃置严重,养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探讨常年玉米连作下还田秸秆的氮肥替代效应在松嫩平原玉米种植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7—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场进行,采用框栽、连作方式,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S1),副处理为3个施尿素梯度0(N0)、175 (N1)、350 (N2) kg hm–2,再副处理为一次性施肥(基追比1∶0)和2次均匀施肥(基追比1∶1)。结果表明,每公顷还12 t玉米秸秆可替代单质氮36.80 kg, 2017—2019年黑龙江省产生的玉米秸秆量平均为4650.05万吨,秸秆还田可替代单质氮14.27万吨。在2次均匀施氮肥处理下,秸秆氮肥替代量比一次性施氮肥处理高26.88%。秸秆还田与玉米氮肥利用率负相关,在当地农业常用施尿素量350 kg hm–2 (纯氮161 kg hm–2)下,玉米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S0较S1高6.09%,产量S1较S0高4.66%,且在秸秆还田、2次等量施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268.22 g...  相似文献   
385.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2个可食侧耳标本采用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CFSZ10112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Fr.)Quél.,CFSZ10286为暗蓝亚侧耳Hohenbuehelia atrocoerulea(Fr.)Singer,两者都为优质食用菌,其中暗蓝亚侧耳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86.
为研究玉米不同播期对其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哲单37、先玉335、郑单958、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玉米不同播期对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够加快苗期的出叶速度,增加根长和株高,增大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从而促进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利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在当地供试土壤条件下,播期为6月10日左右时,哲单37、郑单958、丹玉405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最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87.
对不同种源L808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808A、L808C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平均单棒产量和平均单菇质量相当;L808B菌丝生长速率较快,与L808D相当,平均单棒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但大中菇比例最低;L808D菌丝生长速率最慢,袋均产量最低,生物学转化率最低,大中菇比例略高于L808B,平均单菇质量最小。  相似文献   
388.
【目的】研究不同木本植物对养殖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植物净化海水养殖污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小叶榄仁和黄杨两种木本植物进行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度(0‰、2.5‰、5‰、7.5‰、10‰、15‰、20‰)对小叶榄仁和黄杨净化海水养殖污水的影响。【结果】(1)小叶榄仁和黄杨对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随盐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变化,小叶榄仁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比黄杨好。(2)在不同盐度条件下,两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不同,对氮的积累量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小叶榄仁对磷的积累量在低盐度时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而黄杨对磷的积累量随盐度增加呈波动变化。小叶榄仁对氮磷的积累量高于黄杨,当盐度为0‰、2.5‰、5‰、7.5‰、10‰、15‰、20‰时,小叶榄仁吸收的氮磷量分别为1.83、2.01、1.78、1.91、1.95、1.35、1.68 mg/g;随着盐度增加,小叶榄仁和黄杨对K+的积累波动较大,而对Na+的积累量呈现出递增趋势,当盐度> 2.5‰时,其对Na+的积累均表现出地上部>地下部的规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