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7篇
  44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沈阳市建设"海绵城市"为背景,深入分析高校利用雨水设计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方法,解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国内外杰出的校园生态景观设计案例,结合沈阳市的生态条件,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沈阳市高校生态景观设计利用雨水的可行性。采用雨水花园、蓄水池等技术手段规划设计建筑馆区的景观,并对现存的蓄水池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其他高校利用雨水资源营造校园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2.
为考察不同伴生菌伴生的差异与2-酮基-L-古龙酸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2株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25B和短小芽孢杆菌HJ04的生长特性、胞外蛋白含量,并分别测定了它们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组成的混菌发酵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相对于25B,HJ04生长能力更强,在发酵18和42h,胞外蛋白含量分别为92.2和89.1μg/mL,分别高于前者13.6和4.8μg/mL;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组成的混菌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在发酵18和42h分别为42.3和57.3U/mL,分别高于前者4.09U/mL(P0.05)和2.73U/mL(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为33.6和59.8U/L,分别高于前者14.5U/L(P0.01)和6.1U/L(P0.05);在Vc混菌发酵中2-KGA的产量提高了10.3mg/mL(P0.05)。研究认为,伴生菌分泌活性蛋白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与混菌体系2-酮基-L-古龙酸产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2010年8月在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动物狂犬病监测防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以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狂犬病专家组的大力支持与资助下,在长春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动物狂犬病检测与诊断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光声光谱法进行测量,利用加权修正的方法建立了盐酸克伦特罗光声光谱实时在线测量模型,分析了猪肉中水对其测量的干扰机制,为盐酸克伦特罗测量仪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了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光声光谱检测试验系统,并将光声光谱法和传统的紫外光谱法进行对比,绝对误差明显降低,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及快速性。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科学评价伊乐藻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结果表明,伊乐藻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体中氮、磷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明显;不同生物量伊乐藻对河水中其他藻类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生物量增加,其克藻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6.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丝藻粉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饲用安全性。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灌胃给予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黄丝藻粉按0、1 250、2 500、5 000 mg/kg 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大鼠,进行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分别于喂养 45、90 d 时剖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给予大鼠均未出现死亡,LD50>5 000 mg/kg体重,根据WHO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级,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剂量黄丝藻粉饲喂大鼠90 d后平均饲料消耗、体增重、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常规指标、低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除血液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在大鼠正常生化指标范围内;解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5 000 mg/kg添加剂量喂养大鼠90 d,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有望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宫炳含  曾智  米锋 《玉米科学》2021,29(5):184-190
运用我国19个玉米主产区省份的2004~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民种粮收入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价补分离政策抑制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农民种粮收入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效应机制对农民种粮收入增长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和市场联动机制对农民种粮收入有促进作用,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建立农民合理增收机制,加大玉米产业链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开放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筹集方式,是促进农民种粮收入增长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埋深梯度S1(40~95 cm)、S2(60~110 cm),设置了3个灌水水平W1(252.5 mm)、W2(315.85 mm)、W3(378.75 mm)开展田间试验,同不含夹砂层处理B作对照,并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春玉米生育期田间蒸散发,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耕层水量与根系吸水量,与不含夹砂层处理对比分析夹砂层对田间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层埋深增加,棵间蒸发损失减小,叶面蒸腾水量增加;不含夹砂层处理玉米田间毛管向上补给水量较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大57.01%、118.53%,灌水量为315.85 mm时含夹砂层处理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最小;玉米生育期内根系吸水量随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不含夹砂层处理根系吸水量最大。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为蒸散量的55.51%、61.31%,不含夹砂层处理为66.69%;暂时性亏缺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B,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B、S2、S1。综合考虑夹砂层土壤水分迁移、作物水分利用规律,建议在夹砂层耕地春玉米灌溉根据砂层分布因地制宜定灌溉制度,当夹砂层埋深在40~110 cm范围时,推荐春玉米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5.8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含有夹砂层农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9.
紫云英与稻秸还田对稻田土壤硝化潜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种植利用绿肥和稻秸还田是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措施。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的关键过程,我们研究了绿肥与稻秸还田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以明确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下的稻田硝化作用机制。  【方法】  水稻盆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独紫云英(MV)、单独稻秸(RS)、紫云英+稻秸(MV+RS)、单施氮肥(N)、紫云英+氮肥(MV+N)、稻秸+氮肥(RS+N)、紫云英+稻秸+氮肥(MV+RS+N)。研究了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紫云英、稻秸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研究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  【结果】  MV+RS+N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碱性水稻土的pH。在早稻分蘖期,MV+RS+N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早稻移栽前,MV+RS 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硝化潜势(NP), 而MV处理相较CK降低了NP。早稻分蘖期,氮肥添加显著提高了NP。早稻拔节期和晚稻收获期,RS和MV+RS处理均降低了NP。早稻移栽前,MV+RS处理同时降低了土壤恢复硝化强度(RNP),以及AOA和AOB在恢复硝化强度中的贡献(RNPAOA和RNPAOB),并降低了RNPAOB在RNP中的占比。早稻分蘖期,CK和N处理,MV+N处理提高了RNPAOB,而在早稻拔节期,MV+RS+N处理相比MV+RS处理提高了土壤RNP及RNPAOB。早稻收获期,MV、RS及MV+RS处理均降低了稻田土壤RNP。在不同生育期中,早稻分蘖期的NP与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时期相关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 pH 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 (SMBC) 和土壤微生物量氮 (SMB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NPAOA与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降低了碱性水稻土pH,并在水稻生育早期显著提高而在生育后期显著降低了土壤硝化潜势。硝化潜势与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早稻分蘖期和早稻拔节期以RNPAOB占主导,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较CK降低了RNPAOB;早稻和晚稻收获期则以RNPAOA占主导,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相较于单独还田提高了RNPAOA  相似文献   
110.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理论内涵与管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已经无法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适应性管理应运而生,并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了国内外2010—2020年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梳理了适应性管理的内涵发展、类型、适用条件,归纳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指出了当前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建议与展望。得出结论:国内外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方向和文献数量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文献数量方面差距悬殊;适应性管理的内涵不断被完善,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应用仍具有局限性,亟需达成内涵的统一认识并扩展应用范围,充分发挥适应性管理的优势,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最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