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68篇
  37篇
综合类   407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01.
以不同方式对香蕉组培苗进行生防菌绿色木霉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灌根接种,通过分析香蕉苗组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酶活的变化趋势,研究该植株抗病性的强度和产生抗性时间的趋势.结果表明,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时,SOD、PAL、CAT、POD、PPO酶活性均明显提高,可以增强香蕉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02.
刘磊  刘秋兰 《农技服务》2007,24(9):29-30
介绍了水果型黄瓜的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03.
【目的】比较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这两种干制方式所得沙田柚果渣粉膳食纤维(DF)和黄酮的组成、含量及理化功能特性,为沙田柚副产物在功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沙田柚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通过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制方式,得到沙田柚果渣粉,分别测定两种果渣粉可溶性DF(SDF)和不溶性DF(IDF)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沙田柚果渣粉的微观结构,测定其持水力、持油力和吸水膨胀力;采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氯醌比色法测定沙田柚果渣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单体黄酮组成,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热风干燥沙田柚果渣粉总DF(TDF)含量(46.10 g/100 g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两种干制方式得到的沙田柚果渣粉IDF/SDF比值较为均衡,分别为1.5和1.6,热风干燥果渣粉持水力((7.55±0.43)g·g-1 DW)和持油力((1.94±0.08)g·g-1 DW)略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但后者的吸水膨胀力(12.25 mL·g-1 DW)显著高于前者(P<0.05);沙田柚果渣粉中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占总酚含量的95%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总酚含量(5.54 mg GAE·g-1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但二者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3.11和11.45 mg CE·g-1 DW;与其他柑橘属水果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不同,沙田柚果渣粉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和melitidin,占其总黄酮含量的70%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较冷冻干燥果渣粉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ORAC、ABTS和FRAP值分别为141.28、4.63和20.98 μmol TE·g-1 DW。【结论】沙田柚果渣粉同时富含DF和黄酮,且其DF的水合性质和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常见的水果副产物,是良好的DF和黄酮补充剂,适合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04.
选取江西余江县小流域的旱耕地与水稻田作为研究区,利用137^Cs技术示踪红壤耕地的土壤侵蚀。由于耕作措施的混合作用,137^Cs均匀分布在耕层深度内,且绝大部分含量集中在旱耕地和水田表层的18和27cm以内;采用了杨浩的土壤侵蚀模型得到了50a以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表明,非耕地土壤侵出速率为2953t·km^-2·a^-1〉旱耕地960t·km^-2·a^-1〉水稻田840t·km^-2·a^-1;水田比旱耕地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微地貌是影响研究区内部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利用周维芝模型和杨浩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都能反映土壤侵蚀的强度和空间分布。137^Cs技术不仅用来示踪不同土地类型上50a来的土壤侵蚀速率和空间分布,而且为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5.
本研究以小型番茄(miniature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Micro-Tom为试材,建立其以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的高效、稳定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时,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均为MS 6-BA2.0mg/L IAA0.2mg/L,芽分化率均可高达92%。两种外植体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均为MS NAA0.1mg/L。同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Micro-Tom的遗传转化体系。而乙酰丁香酮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番茄的效率,当AS=180μm/L时,芽分化率为52.8%;OD600=0.14是转化的最佳菌液浓度;子叶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过诱导,根的再生,获得了抗性苗,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和整株表型为紫色(Lc)基因的表达,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Micro-Tom中,为番茄激活标签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6.
乌鸡白痢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省初次引进的乌鸡群进行白痢病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生的雏鸡白痢病,其死亡率可达67.24%,采取适当的防制措施后,死亡率可降至3%。用全血玻片凝集反应试验进行全群成年鸡检疫,阳疑率为2.66%(6.9%—1.36%)。11.8%的阳疑鸡出现卵巢病变,从全部病料均可分离出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Sgp)。本文首次报导了58%的阳疑乌鸡从其粪便内周期性排菌,因此定期检疫,淘汰阳疑鸡是防止本病水平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07.
试验旨在探究延边黄牛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和解耦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120头24月龄的延边黄牛为试验对象,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后构建混池,运用DNA测序法对UCP2、UCP3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技术对延边黄牛UCP2、UCP3基因进行分型检测,并结合生长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24月龄延边黄牛群体中,UCP2基因53 412 568 bp处存在C>G突变(g.53412568 C>G),产生2个等位基因:C和G,形成3种基因型:CG (0.358)、GG (0.125)和CC (0.516);UCP3基因53 443 536 bp处存在C>T突变(g.53443536 C>T),产生2个等位基因:C和T,形成3种基因型:CT (0.383)、CC (0.450)和TT (0.167)。关联分析显示,UCP2基因g.53412568 C>G位点CC基因型体重、腰角宽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CG基因型个体背高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UCP3基因g.53443536 C>T位点CC基因型胸围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以上结果表明,UCP2和UCP3基因在延边黄牛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为延边黄牛现代分子育种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8.
化肥氮的残留及其分布对后季作物氮素供给和氮素损失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在田间试验中设置15N标记微区,在相同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明确低有机质、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红壤性稻田化肥氮的残留量及其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与低有机质土壤相比,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土壤大团聚体(0.25~  相似文献   
909.
谷玉娟  毛丰  路芳芳  刘斌  刘磊  高慧 《核农学报》2022,36(6):1100-1107
RNAi干涉小麦TaDEP1基因导致小穗密度下降以及小穗数减少,表明该基因转录水平的降低会引起基因功能的丧失。为挖掘影响TaDEP1转录水平的作用元件,通过特异扩增D组TaDEP1基因启动子并进行测序,发现不同品种间存在132 bp序列差异,该序列位于TaDEP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529~1 660 bp处。利用小麦微核心种质材料,鉴定到132 bp序列与TaDEP1基因的转录水平呈正相关,即启动子序列中含有132 bp序列的TaDEP1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不含该序列的转录水平。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该132 bp序列未包含特殊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荧光素酶(LUC)活性试验,在小麦原生质体中证明该序列能够显著提高LUC的转录活性,表明该序列可作为小麦基因转录增强序列。本研究鉴定到新的小麦基因转录增强序列,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10.
探讨了菜油两用油菜适宜的品种、摘苔次数与摘苔量、摘苔后产量结构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干菜苔加工方法以及菜油两用油菜的生产效益,系统分析了安徽菜油两用油菜的生产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