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67篇
  37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 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 <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 <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 <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  相似文献   
942.
种子玉米在剥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籽粒破碎、脱落等损失问题,严重影响种子玉米的单产与经济效益。因此,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离散元仿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种子玉米果穗与剥皮机构的互作机理,确定剥皮机构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以优化种子玉米剥皮过程。首先,对种子玉米果穗在剥皮机构中的受力及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探究了在剥皮过程中剥皮机构-种子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确定了影响剥皮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基于DEM建立种子玉米果穗-剥皮机构相互作用仿真模型,通过对玉米果穗籽粒损伤及脱落分析,确定了剥皮辊转速、剥皮辊倾角和摆杆摆幅的较优工作范围。最后,根据Box-Behnken设计方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种子玉米剥皮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剥皮辊转速为300r/min,剥皮辊倾角为10°,摆杆摆动幅度为5°,此时苞叶剥离率为94.13%,籽粒脱落率为1.564%,籽粒破碎率为1.292%。试验获得的剥皮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明显提高了种子玉米的剥皮效果。  相似文献   
943.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胱氨酸对安哥拉兔产毛性能的影响。选取已剪二刀毛安哥拉兔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0.3%和0.4%胱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73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0.2%和0.3%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0.1%和0.2%的胱氨酸显著降低了安哥拉兔的料毛比(P <0.05);饲粮中添加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和0.3%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背部皮下次级毛囊密度(P<0.05),添加0.1%、0.2%和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毛的断裂强力(P<0.05),添加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毛的纤维细度(P<0.05);此外,饲粮中添加0.2%和0.3%的胱氨酸显著上调了安哥拉兔背部皮肤中角蛋白关联蛋白6.1(KAP6.1)的表达(P<0.05)...  相似文献   
94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35日龄断奶仔兔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仔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活性酵母),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的活性酵母。试验期3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生长肉兔的成活率(P<0.05),显著降低了生长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肌肉滴水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降低了肌肉滴水损失(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盲肠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P<0.05);在门水平上,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提高了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提高了盲肠未分类鞭毛虫菌科(norank_f_Lachnospiraceae)、未分类鼠杆...  相似文献   
945.
土壤酸化和钾素亏缺是制约南方酸性稻田生产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因素。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改良土壤酸化和补充钾素的有效措施,但二者对土壤钾素盈亏平衡的互作效应还不甚清楚。于2015—2018年,在江西省上高县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两因素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1)秸秆不还田,不施石灰;(2)秸秆不还田,仅2015年施一次石灰;(3)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不施石灰;(4)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仅2015年施一次石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施石灰仅显著增加了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施石灰和秸秆还田仅对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有显著正向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增加了25.7%;而在秸秆不还田下无显著影响。试验进行4年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4年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估算表明,在秸秆还田下土壤总累积钾素表观平衡表现为盈余,秸秆不还田下则为亏缺,而施石灰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总累积钾素表观平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石灰和不施石灰条件下,秸秆还田分别使土壤累积钾素平均表观盈余19.5 kg hm–2 a...  相似文献   
946.
旨在研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N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依据。试验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PDCoV CH/GX/1468B/2017株完整的N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N,将pET32a-N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诱导表达获得重组N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反应原性,免疫昆明小鼠制备重组N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效价测定(间接ELISA法)和特异性验证(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在IPTG终浓度为1.0 mmol/L,37℃诱导表达6 h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表达量,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可以和PDCoV阳性猪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64 000,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表明其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PDCoV,说明重组N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提示:PDCoV N蛋白抗原性好,可作为诊断试剂盒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947.
在樱桃番茄育种进程中,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培育重要目标性状的品种。利用从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重测序中挖掘和筛选出的48对核心In Del标记对110份樱桃番茄自交系和12个樱桃番茄商业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22份樱桃番茄材料田间表型呈现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8对核心In Del标记在参试樱桃番茄材料中也表现良好的多态性,12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0.886 cM,平均遗传距离为0.473 cM;聚类分析结果将122份材料划分为3个主要类群,其中110份自交系分散在不同类群中,且在粉贝贝、粉贝妮所属类群中分布最多。对利用自交系配制的420个F1组合进行综合评价,发现10个入选组合中6个表现产量较好组合的遗传距离接近或大于平均值,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利用48对核心InDel标记构建了10个组合的亲本和12个商业种的清晰指纹图谱,可将上述材料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948.
冻融作用下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分及离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融作用是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其对土壤盐分及离子变化的影响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冻融作用下土壤盐分及离子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蒸渗仪系统为试验设备,结合野外和室内试验分析了2020—2021年冻融期内6种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土壤剖面水分、可溶性盐分及离子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冻结层在冻融过程中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土壤含盐量与离子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蒸渗仪土壤中以Na+、Ca2+、HCO3-、SO42-及Cl-为主,土壤含盐量与Na+和HCO3-极显著相关,与Ca2+、SO42-和Cl-显著相关。(2)冻结层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对于Ca2+和Cl-变化影响较小,对Na  相似文献   
949.
潍县萝卜是山东省著名特产,其外观长圆柱形,皮肉均深绿色,口感香辣脆甜,深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设施栽培已成为潍县萝卜的主要种植模式,生产的萝卜品质好,销售价格高,是寒亭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笔者详细总结了设施潍县萝卜的生产技术要点,以期该技术能够在国内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环属的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m)、外射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ultrajectinus)和冠环属的箭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sagittatus)的体表形态进行观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虫体外叶冠的形状和数目、雄虫生殖锥和雌虫尾部等结构辨识清晰,立体感强。细口杯环线虫外叶冠细长,小叶状,22枚;雄虫生殖锥腹唇锥形,有丘状突,背唇有囊泡状附属物和指状突;雌虫尾长176μm,末端急剧变细。外射杯环线虫外叶冠宽而长,12枚,内叶冠中有12枚、较长、随外叶冠伸出口囊、位于外叶冠中间;雄虫生殖锥发达,腹唇锥形,背唇两侧有长形突起和泡状附属物;雌虫尾长约386μm。箭状冠环线虫外叶冠细小,片状,20枚;雌虫尾尖锥形逐渐变细,长约130μm。研究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