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猪毛菜SsNHX1基因构建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RD29A中,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盘转化法,获得了转pBIRD-SsNHX1基因的烟草植株。分子检测表明SsNHX1整合到了烟草的基因组中,进一步的耐盐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种子在高浓度NaCl培养基中的发芽率、生物产量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这表明SsNHX1基因是一个有效的耐盐相关基因,能够应用于培育转基因耐盐植物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从大豆远源杂交高世代产生疯狂分离,株型变异多样的材料中,选育出大群体、小个体、高光效、低消耗的理想株型结构的超高产大豆新种质,以适应资源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刘立侠  唐树延 《大豆科学》1990,9(2):130-135
研究生长在同等光强(50μE/m~2·s)6种光质(白光、红蓝光、红蓝绿光、红光、蓝光和绿光)条件下的大豆类囊体膜结果表明:红光诱导大豆具有阴生植物的特点,蓝光诱导大豆具有阳生植物的特点,绿光下大豆类囊体膜的发育较弱。低强度的复合光类似红光,诱导大豆具有阴生植物的特点,如高的叶绿素含量和低的叶绿素a/b比值以及较高的光系统Ⅱ含量和较低的光系统Ⅰ含量。红蓝光的组合照射相对有利于大豆类囊体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共转化法删除转基因植物筛选标记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标记基因因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使用的筛选标记主要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抗除草剂基因,然而一旦获得转基因植株,它的存在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引起人们的种种顾虑。因此如何从转基因植物中删除筛选标记基因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多个系统用来删除选择标记基因,从而获得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其中共转化法操作简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共转化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薄皮甜瓜(俗称香瓜),这种形式是目前我地区主要推广的一种栽培模式,面积在逐年扩大。它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便于管理、容易搬迁倒茬等优点,是比较适于广大农村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此项技术可使薄皮甜瓜的成熟期比露地直播栽培提早35—45天,比单层覆盖地膜提早15—20天,由于上市早、品质好、价格高,所以经济效益可观。此种模式栽培甜瓜,于6月18—25日上市,每公斤售价高达8-10元。  相似文献   
16.
物理防治是生产上控制疏菜病虫害的"节约"型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牧草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草在家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持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比其他的农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牧草种类的复杂性和传统牧草育种遇到的困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技术手段在发展改良牧草品种中的巨大潜力。近来我国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这为遗传育种的成功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牧草遗传改良方面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转化系统;提出了目前我国牧草生物技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方向,如提高牧草的抗性和品质,建立高效的转化系统,功能基因克隆,转基因牧草风险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育种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改良的大豆遗传性状,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当今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已经成功选育了多种品质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大豆材料或品系,包括高油酸大豆,高亚麻酸大豆,高含硫氨基酸大豆,高赖氨酸大豆等.本文综述了大豆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育种进展,对当前已获得的转基因大豆的品质性状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良种选择,合理密植,高产施肥及田间管理技术等玉米增产的几项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