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细胞色素P450(CYP450)超家族广泛参与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其中CYP703家族基因参与拟南芥、水稻等的花药发育.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芝麻基因组中鉴定出303个CYP450基因,发现它们分为9个家族簇(clan),43个基因家族,随机分布于16个连锁群中.CYP703家族是71 Clan的成员之...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的分子检测技术,了解两种病毒在广西的分布,为生产上开展两种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采自广西各地的水稻、杂草及稻飞虱样品;用CF-11纤维素粉提取水稻茎叶组织中的dsRNA,1.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sRNA图谱.[结果]从水稻、稗草、五节芒、李氏禾和白背飞虱样品中获得850 bp左右的SRBSDV序列,从水稻和褐飞虱样品中获得700 bp左右的RRSV序列;首次从五节芒和李氏禾中检测到SRBSDV.SRBSDV单独侵染、SRBSDV和RRSV复合侵染可见8条dsRNA条带,但带谱不一致;RRSV单独侵染可见5条dsRNA带.在供检测的181株水稻样品中,除了来自北海、贵港和梧州市的水稻样品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到SRBSDV;除了来白梧州、贺州、玉林、贵港和来宾的水稻样品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出RRSV;其中带SRBSDV的样品数占44.8%,带RRSV的样品占21.5%,两种病毒复合感染占11.0%.[结论]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能用于RT-PCR检测SRBSDV和RRSV、水稻样品提取dsRNA能快速直观地鉴定SRBSDV、RRSV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水稻.用设计的引物首次检测出SRBSDV的两种新寄主五节芒和李氏禾.  相似文献   
94.
利用安阳市气象局多年的气象资料,对该市的气候资源和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其光伏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结果表明,从气候带来说,安阳地处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4.1℃,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568.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3h,年日照百分率50%。从安阳的气象自然灾害说,安阳没有特大自然灾害,50多年来没有发生龙卷;沙尘暴也极少,1980年以后没有发生过;雷暴年均也仅有23.8d,不属于雷暴多发区;冰雹30年仅有8次,也不是大面积的,危害也不严重;其他自然灾害也有,但不频繁,破坏性也不严重。安阳属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m2。总的来说,安阳的气候比较温和,对人群居住、发展工农业生产均十分有利,且具有光伏能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5.
芝麻种质资源叶绿素含量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16份芝麻种质资源在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从蕾期到终花期不断升高,种质间差异较大,改良品种(系)叶绿素含量高于地方种质;叶绿素含量的总体多样性指数为1.8950,地方种质的总体多样性指数(1.9094)高于改良品种(1.7740),地域来源不同的种质间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利用欧氏最小距离法对3个生长时期的9项叶绿素含量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和种质类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供试种质明显被聚为具有62份种质(占53.45%)的低叶绿素含量和具有54份种质(占46.55%)的高叶绿素含量的两个大类群;综合筛选出山西八棱芝麻、驻芝11等17份高叶绿素含量的种质,可作为相关育种改良与遗传分析的研究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双酚A类化合物(BPAs)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结合位点的结合构象及其相互作用机理,采用SYBYL-X1.3中分子对接的方法对BPA、BPF、BPAF、BPQ、BPB、BPC、BPS、BPE、BPAP等具有突出特点的双酚A类化合物与Li P进行对接研究,并利用GROMAC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对接最稳定化合物BPQ和常用化合物BPA的模拟参数具体分析,找到了Li P的活性位点为HIS39、MET172、ALA175、HIS176、ILE42、ALA179、PHE193、ARG43、ILE235和PHE46;找到了该酶被识别的氢键结合位点中的氨基酸残基,BPQ通过氢键连接了PRO83.O(id141)、ASP183.OD2(id470)和ASN182.HD21(id1221),而BPA通过氢键连接了PRO83.O(id141)、ARG43.HH21(id818)。氨基酸残基对Li P与双酚A类小分子化合物的降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2011-2012年对三角湖浮游植物进行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三角湖共采集浮游植物94种(变种),隶属于8门、25科、51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约占总种数的59.6%,其次是硅藻、蓝藻和裸藻,分别占12.8%、11.7%和8.5%,其他门类种类较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32±59.89)×106个/L;其中,蓝藻密度最大,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86.69%,其次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7.77%和4.91%,其他门类密度较低。浮游植物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的密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较低。夏季和秋季蓝藻细胞密度占绝对优势,绿藻和硅藻次之,而冬季蓝藻密度下降,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春季蓝藻又重新占据优势。三角湖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5、1.78和0.46。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冬季和春季较高,秋季最低,表明冬季和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而秋季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综合水质生物学和水体理化指标评价结果,三角湖水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98.
尽管当前花卉市场有些疲软,而且也难以预测未来的花卉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西欧花卉销售还是有望缓慢增长的。从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观察,在其他方面增长的驱动下,荷兰合作银行认为:一直到2018年,欧洲花卉销售会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在欧洲,不同国家消费者对切花和盆栽植物的消费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见图1)。  相似文献   
99.
尼罗罗非鱼性别相关基因Dmrt1的RACE扩增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研究Dmrt基因的进化、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机制和功能提供资料。[方法]以尼罗罗非鱼精巢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PCR扩增和克隆其Dmrt保守区域,并采用3′RACE反应获得Dmrt1基因全序列。[结果]尼罗罗非鱼中Dmrt保守区域长度为158 bp。尼罗罗非鱼Dmrt1基因的DM-domain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人、小鼠中Dmrt1基因的DM-domain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中DMO基因的DM-domain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6%、87.9%、81.4%、82.1%、77.9%、77.1%、72.1%、72.1%,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9、7.8%、87.0%、87.0%、89.1%、89.1%、84.8%和84.8%。通过3′RACE反应,获得1 108 bpDmrt1的3′端序列。尼罗罗非鱼Dmrt1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62.0%、41.0%和73.0%。[结论]Dmrt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