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福秀’是从‘瑞光19号’×(‘北京晚蜜’+‘冠华雪桃’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极晚熟油桃优良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89.7 g,最大293.9 g。果皮底色绿白色,果面深红色。果肉白色,硬溶质,可溶性固形物18.9%~25.1%,可滴定酸0.1%,果肉硬度12.5 kg·cm~(-2),可食率96.2%。在山东烟台地区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60 d;早果,丰产,4年生树产量38.1 t·hm~(-2)。  相似文献   
212.
<正>‘福美’是以‘冠华雪桃’‘北京晚蜜’桃的混合花粉为‘瑞光19号’油桃授粉的实生后代,为晚熟油桃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树势中庸,树姿紧凑、较直立。平均单果质量174.7 g,最大单果质量293.2 g。果实圆形,缝合线中深,两半较对称。果面光洁、无果锈,果皮底色绿白,全面着深红色;果皮中厚,不易剥离。果肉白色、微黄、硬脆,果实去皮硬度11.53 kg/cm~2,硬溶质,风味香甜;可溶性固  相似文献   
213.
11-2月 叶面追肥 苹果、梨、葡萄、桃、樱桃等果园,秋季叶面喷肥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或喷施800倍泰宝.促使秋季叶片保持长时间的光合作用.增加树体贮藏营养的贮备.促使枝条的老熟,提高抗低温、抗冻害能力。  相似文献   
214.
近期调查了胶东地区多个苹果园.发现普遍存在果个偏小,潜叶蛾在多个区域爆发,以及红、白蜘蛛难防治等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15.
矿区复垦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矿区复垦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以神府东胜矿区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复垦区与原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变化,同时分析了有机质和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垦区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下层(20-40 cm),且有机质分布不均衡.和原状土壤相比,复垦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C/N比减小.(2)复垦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原状土壤,碱解氮含量表层显著高于下层,说明复垦后氮素的供应潜力提高.(3)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和全氮之间、有机质与碱解氮之间以及全氮与碱解氮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评估复垦效应,指导复垦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6.
为给干旱区生态光伏电站植被恢复,土壤结构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固持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光伏电站生态示范区内3种典型的人工植被樟子松、黄芪和苜蓿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植被恢复工作的土地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0—40 cm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水平和有机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樟子松、黄芪和苜蓿地的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微团聚体(<0.25 mm)含量降低,尤其是樟子松样地大团聚体含量最高。3种植被的水稳性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对照,而D值明显低于对照,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以樟子松样地最佳,表明樟子松样地土壤结构改善效果明显,团聚体稳定性较高。土地的利用方式转变后,樟子松、黄芪和苜蓿地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贡献率均增加,其中以樟子松样地最为突出,并且3种植被的有机碳含量增量主要源于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贡献。樟子松样地较黄芪和苜蓿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有机碳累积量。  相似文献   
217.
施肥对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矿区营林造林提供肥料调控技术依据。[方法]以神东矿区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为试验对象,以施肥后2个生长季油松高和粗生长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施肥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施肥可以促进油松生长,尤其是施肥后的第2个生长季,树木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各种肥料对油松都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但是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与油松生长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施用单一肥料时,以施用磷酸二铵500 g/株促生效果较好;混合施肥时,以施用羊厩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促生效果最好,2006、2007年高生长量分别为15.8、20.2 cm,胸径生长量分别为3.5、10.2 mm。[结论]影响复垦区油松林生长速度的并非只是土壤养分贫乏一种因素,施用羊厩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对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促生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明晰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期为草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6种植物群落(短花针茅、洽草、羊草、克氏针茅、银灰旋花、蒙古韭)为研究对象,对0—30 cm土层各植物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根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 6种植物群落0—30 cm土层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粉粒和极细砂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介于26.50%~54.62%和16.90%~34.08%。(2) 6种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逐渐减小,且根系生物量总量介于229.21~731.71 g/m2。由根系分布特征判断,短花针茅群落各土层根系呈“E”型分布,其他植物群落均呈“V”型分布。(3)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逐渐降低。0—30 c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6.07~11.75 g/kg。(4)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粉粒、黏粒含量越多,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越丰富。[结论]围封可以有效促使土壤有机碳增加,但有机碳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有所差异,草原有机碳储量准确度应根据草原植被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