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1999-2002年在哈尔滨动物园对21只健康成长的笼养大鸨(Otis tarda)雏鸟进行了人工育雏的研究,总结出成功的育雏方法和经验,并对雏鸟生长发育的各项生理指标如: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蹠、嘴裂、中趾及头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鸨为早成鸟,其初生体重为86.31+3.56g(n=21),其新出雏雏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6℃,以后每天降低一度,大鸨的饲喂实行少吃多餐的原则,雏鸟生长发育中雌雄体重从第六周有明显差异,第十四周雄鸨体重是雌鸨体重的1.8倍,可以从体形上明显区别雌雄;雌雄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大鸨雏鸟各器官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22.
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白头鹤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6月和2009年3-6月,应用分层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白头鹤(Grus monacha)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白头鹤分布与生境因子特征,判断白头鹤对生境因子的选择性,同时,利用GIS技术对白头鹤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生境类型对白头鹤活动分布的影响作用最大(S4...  相似文献   
23.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我们对新引进的3头猩猩的笼舍进行了丰容、数据记录、分析讨论等相关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每隔15rain对猩猩的行为进行1次记录。根据猩猩智商高的特点,采用食物益智器进行供食,研究结果显示3头猩猩安装食物益智器前后行为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个体不同,效果有一定差异。雄性彬彬相较于2头雌性更喜爱使用这个食物益智箱,安装此箱前后的各种行为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x2=794.162,df=8,P=0.000),其中探索行为在安装前后差异显著(Z=一2.032,P=0.042〈0.05),藏匿行为在安装前后差异显著(Z=一2.032,P=0.042〈0.05);2头雌性安装前后效果不如雄性明显。本研究将对今后动物园的饲养和提高动物福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4.
丰容是为圈养动物提供适宜生活环境,改善圈养动物行为结构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丰容对圈养双角犀鸟日常行为的影响,于2013年1~4月对上海动物园3只双角犀鸟进行展区丰容实验。丰容方法包括在栖架上设置云梯、悬挂麻绳和玩具、使用饲喂器等。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丰容前后双角犀鸟个体间行为时间分配在社群、休息、运动、动喙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丰容对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且丰容后各个个体均在修饰行为、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和动喙行为方面出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修饰行为、运动行为、动喙行为增加,休息行为减少。丰容前后双角犀鸟的Et常行为变化具有个体特异性及行为连锁性。丰容有利于丰富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东部地区春夏季沙狐的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7月、2004年5月和2005年7—8月,在内蒙古东部草原收集沙狐(Vulpes corsac)粪便148份(N03=46、N04=61、N05=41),采用频率法、相对剩余物干质量法,并以捕食痕迹和剩余物为辅助手段,对沙狐食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沙狐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食物,鸟类和昆虫次之。啮齿类食物组分中,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在沙狐食物组分中超过50%,其它啮齿类动物:草原旱獭(Marmota sibirica)、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跳鼠科(Dipodidae)所占比例小于25%,鸟类主要为百灵科(Alaudidae),昆虫以蝗科(Acridiidae)为主,还包括红蝽科(Pyrrhocoridae)、步甲科(Garabidae)、虎甲科(Gicindelidae)、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等。沙狐食物生态位宽度随季节变化有所变化,春、夏两季节间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6.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和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通过记录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Grusmonacha)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了东滩保护区白头鹤生境适宜性,分析了保护和管理野生白头鹤种群的适宜空间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白头鹤主要活动于农田生境和滩涂生境。在农田生境中,白头鹤对居民耕种区及活动区存在明显的选择性(P0.05);公路、植被指数等因子对白头鹤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干扰(P0.05)。在滩涂生境中,白头鹤对潮沟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P0.05),主要分布于生境斑块密度低和植被指数低的区域(P0.05);人为活动对白头鹤分布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不考虑人为干扰因素的制约下,崇明东滩保护区越冬白头鹤潜在适宜栖息地的面积为172.2km2,最适宜生境面积为4.5km2;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白头鹤的实际适宜生境面积为101.7km2,最适宜生境为1.4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